摘要:建筑物内给水管翻新工作在我国正在展开,可是其势头远不如当年的日本,通过对两国发展经过的简要描述,技术的比对,发展环境条件分析,对发展这项技术提出了一些意见。
关键词:镀锌钢管 给水管 建筑物内部给水管 更新 更换 更生 翻新
1. 前言
建筑物内给水管,利用高速气流进行清洗、涂衬翻新,这项工作在我国正在展开;上海近二、三年已作了一些工程,北京、青岛也开始动作。因本人曾发表过一些介绍这项工作的文章,向我询问这项技术目前在国内的发展状况、要求提供技术支持的近来时有。自来水行业的同行们,对于水流特性非常熟悉,对于气流特性就相对不是很熟悉,所以对这项技术常有先生抱有一点好奇心,认为难度很高。实际上,作为这项工作的核心技术,高速气流清洗、涂衬操作不是难度高的技术,水流同气流很多方面是相通的,自来水行业的先生,一旦接触了后,掌握它还是容易的;这里要强调指出的是,要作好工程是不容易的,要有大量的配合工作来保证核心技术的规范实施,要有一个好的工程计划,过程中要执行认真的管理。本文以简要地回顾日本、中国的发展经过为开始,对各方的特点作个简单分析,对这项工作的发展环境条件提出了一些个人看法,与同行讨论,求推进这项工作发展。
2,日本的发展经过
1970~1971年间,日本各地的水道局,纷纷发文,规定禁用镀锌管;
1978年, 日本有开发商开展了气流翻新建筑物内给水管的技术攻关,申请专利;
1980年7月,日本建设省向全国公开招标,将“建筑物内已建给水管的更新方法的开发”作为一个攻关项目发布;
1982年7月,多家开发商提供的技术,通过了建设省评审并公告全国, 得到了有力的推广支持;随后,很快形成了有几百家从业户、年产值达几百亿日元的新产业。
20年来,这项技术不断发展、完善;清洗、涂衬操作从开始的单向一次发展到双向多次,对过程的检测技术和控制手段提高,工程质量得到保证,评审部门已对一些开发商的技术作了可有10年、15年寿命的认可证明;
日本在60年代末开发了塑料村里钢管,作为镀锌管的升级取代品并进入应用,并占有较高级建筑中给水管的主要份额;由于在应用初期,采用的连接技术也是初级技术,用涂料来封闭管的切断端面和管件内露出的螺纹,其结果是一、二十年后,连接处腐蚀、堵塞;就因为这个原因,迎来了又一波建筑物内给水管的翻新高潮。
日本这个行业已经向新的领域扩展,建筑物内排水管的翻新、空调管道的清洗已成为新的空间。
3.国内的发展经过
80年代后期,这项技术在日本迅猛发展并成为产业,当时笔者曾在上海的行业期刊“城市公用事业”等媒体上介绍这个技术,但没有什么反响;上海自来水公司曾有一位工程师到日本研修了一年,所去的公司就是日本的一家在开发这个项目上很有名的公司,工程师回上海后,在多种场合汇报、介绍这项技术,但也没有能有所推进;这主要原因是当时的生活质量水平较低,就居住条件来说,人均居住面积是3~4平米,新建的工房少而标准低,不多的给水管更换也方便,工作量小.
90年代末,上海建委发布了禁用镀锌管作给水管的规定;此时,80 年代末、90 年代初建设的大量标准稍高的居住房的给水管也出现了问题,需要更新;新世纪初,上海浦东自来水公司开始开发这项技术,对浦东的几块6层高的工房的立管用高速气流来清洗、涂衬翻新;之后,在上海其他地区推开;这一、二年,还对少量高层建筑的立管采用了这项技术;北京、青岛等地气流翻新技术的开展都同这个源头有关。上海还将这项技术应用展到DN150、DN200地下埋设管线。
4. 中国的现状技术
这项技术在国内虽有发展, 但其发展势头,同80年代日本不能相比,没有技术攻关的热潮,也没有出现几百家从业户的兆头,这也许是时间还未到,再过几年会有变化. 目前,这项技术虽在干工程,其技术水平还是较低的,只相当日本80 年代初的档次; 至今工程还未能进入居民用户的小管; 特别是因为在上海曾出现过不良工程, 涂村层脱落, 用户向水务部门反映, 媒体曝光; 不良工程虽很少,但产生的影响相当大, 以致于在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暂时中止应用这项技术,继续用拆旧换新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中、日的这种差别,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日本得到建设省的重视和大力支持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5. 技术的比对
如果把日本20 多年发展的技术看成十年级的话,无论是从时间上看还是从内容上看,我们现在的技术大约是二年级的水平;出现不良工程从某种视角看是正常的. 我们不仅硬件设备方面较初级、简单,而且在过程管理上也不够规范,用户也在成熟过程之中。这里就最基本的几个操作作些讨论。
5.1 清洗
合格的清洗是取得合格涂层的前提和保证,天津自来水公司的一位老总的一句话非常有道理,“表面前处理在整个涂衬工程中的分量是51%,再好的涂料没有好的底是不行的”。不是50%,而是51%,真深刻;这句话对气流翻新技术同样是适用的。日本技术就很明确地指出,气流清洗要达到表面sa.2.5级,相当常规喷砂;试验表明,要达到这样的清洗程度,相应的气流速度需要70米每秒才行;对DN100口径的管,此时用气量就达40立方米每分钟;建筑物内的给水管线走向、口径多变,要保证清洗质量不仅硬件设备方面要有能力,而且工程计划时工作面分区、管线分段的安排一定要妥当。只有设备、管理二个方面都具条件,才能把清洗工作做好。目前,国内干这事的公司的气流硬件设备的配备程度不一,有的公司的配置是有相当能力,但也有公司对较大口径管线无法提供必要用气量的;工程经验还较少,特别是对有较大口径的高层建筑的管线;因此,在这样条件下要作好清洗工作,是需要化非常的努力才行的;但应该说,从技术面上看,用现有设备,只要合理配置、认真操作是可以达到合格的清洗的。因此就清洗这个问题来说,开发商和业主都要努力,我建议,在工程过程中,对这一操作程序实施中间验收制度。
5.2 涂村
日本目前涂村操作已是双向多次涂村,过程中对多项参数进行检测并实施状态控制,如涂料温度的控制,现在不仅有升温操作,还有降温手段;对多支路复杂管线,有涂料到达的检知技术;对于涂料的固化时间给以充分保证,以确保涂村品质。如有家公司就是这样介绍自己的技术的:“第一天涂村,第二天通水的技术,有使用寿命10年的认可保证;第一、二天涂村,第三天通水的技术,有15年寿命认可的保证”。国内公司过分追求当天通水,不设临时管,以取得最大利益,但常常因此不能保证涂村品质。“当天通水”从技术面看,现在是能做到的,日本也有公司这样介绍自己技术的,但需要多方面工作的配合、支持,不是这些事一天能干完,就能说我的技术是“当天通水”。因此,就涂村这件事来说,首先国内公司要做的是,用必要的试验程序来验证自己的一套涂村操作是可以达到目标品质水平的,再编制技术规范来保证其地位,然后用认真的管理来保证工程实施。个人建议,在技术初级时期,一定要每个工程都作好采取涂村样板的操作,有必要考虑,样板能处于同管线运行条件相近的条件,可及时发现问题。
5.3 调查、施工、检查分立的品质管理制度
日本的公司在实施工程时,已将工程过程分为调查、施工、检查三块,由三个相互独立的专业组担任;每个专业组都有优秀的、经资格认定的技术人员为核心;每个组的工作目标都很清晰,相互配合又有制约;调查组只要拿出合理的工程计划;施工组主要想的就是按计划好好干;检查组以公正的立场,实施格的检查;这样就确保工程品质能达到完美。国内有的公司甚至连内窥镜这样基本器具也不配备,怎能作好深入调查、严格检查呢?我认为这个三分立制度是非常有效的,而且是我们马上能拿来用的;执行这个制度的话,以现有的技术和设备,是可以作到保证10 年使用寿命的,是杜绝不良工程的有力保证。能做到这点,也就可以说是进入三、四年级了。
总之,我们现在的技术,无论是在设备技术上还是管理上,同日本都是有相当的差距的;我们能承认差距,赶上去也是不难的。目前,最需要的是认真的态度,有了这一点,即使用现有的设备技术,也是可以做好工程的。短期利益看得太重是不行的,必须继续努力,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