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网论坛——水行业专业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升级认证会员得金币 水网论坛管理规则!水网论坛资料大共享(免金币)
新手报到,送金币!如何在论坛获得积分! 论坛功能使用指南!
查看: 1497|回复: 0

水专项:雾迷松花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9 20: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0多岁的王起超已经记不清自己有多少次沿着松花江畔坑坑洼洼的道路驱车前行了。从上世纪80年代起,这位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的研究员就在从事松花江流域水污染研究。他记得这条全长1900多公里的大江沿线几乎每一个水样采集点的位置。

然而,令王起超感到无奈的是,由于污染排放有增无减,松花江的污染越治越污,而研究经费则一直捉襟见肘。随着“水专项”的启动,松花江污染的治理再次成为环境科学界关注的焦点。

2008年7月31日至8月1日,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水专项)论证启动动员会在哈尔滨举行。这一重大专项总经费预计300多亿元,是中国资金投入总量最大的环境科研项目。其中,“松花江水污染防治与水质安全保障关键技术及综合示范”(以下简称松花江项目)作为首个项目进行了论证。

对从事水污染治理的中国科学家来说,松花江项目乃至水专项究竟意味着什么?各研究团队能否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竞争经费?数以亿计的研究经费,能否为水污染治理带来根本的改观?《科学新闻》对此进行了调查。

2年时间论证

水专项的项目可行性论证始于2006年。当年2月9日,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确定了未来15年力争取得突破的16个科技重大专项,水专项就是其中之一。其他重大专项还包括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传染病防治以及大型飞机等。

据新华社2008年11月援引科技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到2020年,国家9个民用科技重大专项预计共投入6900亿元。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孙鸿烈院士说,《纲要》出台后,政府组织相关科学家,经过约两年的前期可行性论证,决定进行重点治理,最后锁定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一江(松花江)和一库(三峡水库)在内的水污染重点控制区域,以及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等城镇发展密集地区。

“经费毕竟有限,‘撒胡椒面’的方法是绝对不行的。”孙鸿烈强调。

水专项包含湖泊、河流、城市水环境、饮用水、流域控制和战略与政策等6大主题。与此前很多孤立的水污染防治科研项目相比,水专项旨在重点研究典型流域水污染控制、湖泊富营养化防治和水环境生态修复等关键技术。

水专项将针对“水源地不管供水,供水的不管排水,排水的不管治污,治污的不管回用”的“怪圈”下药。

国家环保部科技司司长赵英民告诉《科学新闻》记者,“松花江项目主要还是从松花江污染治理的技术需求出发,更多强调流域概念,如何统筹流域污染治理等。”

水专项河流主题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子健也介绍说:“在所有水专项研究的河流中,松花江的定位是高风险河流的风险控制,包括重化工业排放的有毒污染物控制、越冬期水质控制和跨界污染控制。”

松花江项目负责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业耀则透露,隶属于河流主题的松花江项目将研究松花江的水污染特征;开发松花江特征污染物控制与治理,建立松花江水环境风险管理体系,为松花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落实提供关键技术[2]。

根据水专项提出的目标,到2010年,松花江项目将为全流域化学需氧量削减10%提供技术支撑;到2015年,将建立石化行业废水有毒有机物削减示范工程,使之在低温条件下出水水质稳定达标,提出流域水质管理准则并制定区域性的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到2020年,将从技术与管理层面支持松花江总体污染负荷控制,实现松花江水环境质量改善。

“十一五”期间,松花江项目总经费在1亿元左右,2008年底启动,2010年底结束。这一项目的启动,也意味着松花江水污染的治理在未来十多年中将获得持续支持。不过,一位长期研究东北水环境的研究员指出,松花江的主要问题是污染排放,“首先应该解决工厂的污水排放,考虑如何使工厂的污水排放达标才是最为关键的”。

“松花江位于我国北方寒冷高纬地区,进入冬季,气温骤降(几乎持续小半年时间),细菌等微生物的活性降低,很难降解污水,河流的自净能力急速下降,污水的处理效率就很低。”这位研究员强调,“但是从松花江项目的11个课题中很难看到这一点,课题的设置似乎只停留在表面上,考虑的因素并不多。同时,技术的实施效果也存在好多不确定性,即使3年后全部实现,也不一定能够解决松花江污染。”

23天申请和7天课题论证

早在《纲要》出台后,各路治水科研团队就对水专项充满了期待。但是,当率先启动的松花江项目正式接受课题申请时,一些研究团队还是感到了失望。

《科学新闻》记者从水专项网页上发现了这样的要求,“对拟于2008年启动的项目(课题),8月24日前提交论证申请,8月30日前完成项目(课题)论证;对拟于2009年启动的项目(课题),9月15日前提交论证申请,10月15日前完成项目(课题)论证。”

以此推算,2008年8月1日论证启动的松花江项目,只有23天的申请时间,课题论证更是只有短短的7天时间。

如前所述,从2006年《纲要》出台到2008年8月,水专项花了两年多时间进行调研、征求意见、审议以及论证实施方案。赵英民表示:“项目前期的准备工作做了很长时间,很周全,也很细致。”可是,进入课题申报和评审阶段,却只有短短的数周时间。项目推进速度如此之快,其实施结果会不会打折扣,成为很多人心中的疑问。

几位接受采访的项目申请者均表示,此次松花江项目申请时间过短,很多地方大学的研究团队甚至没有时间准备申请材料。

科技部部长万钢接受《科学新闻》采访时说:“这是为了符合《预算法》的要求。按照《预算法》,今年的资助项目必须拨付完毕,否则就要拖到明年。”

“前期虽然作了大量的基础研究,但是还没有达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科技支撑还不是很到位,如果急于投入大量经费,未必能达到预期效果和基本目标。”一位曾参与前期论证的专家组成员说,“如果因为时间问题,资金不能用到科技的‘刀刃’上,就不能解决实质性问题。”

他同时透露,“如果无法迅速完成评审论证,科技部就无法及时作出审批,财政部将无法拨款,审计署将无法审计。这些问题一环扣一环,是进入项目审批阶段论证之快的主要原因。”

对于网站公布的7天时间评审项目,赵英民说:“不是所有项目都是7天时间评审,而是成熟一个,启动一个。现在还有很多项目在等待启动,等项目准备成熟了,再公示和评审。包括松花江项目在内,水专项中的项目不会是一声炮响,齐头并进。”

评审:选手兼当裁判?

尽管松花江项目要求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进行申请和审批,但有研究人员透露,也出现了准备充分的“竞标者”。

水利部一位参与水专项的研究人员说,在大的科研项目中,难免会出现信息不够对等或竞争不够开放的情况。“像环保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等产业主管部门负责的科研项目,可能首先会考虑自己的下属单位,其他系统不一定可以获得承担项目的机会,即使有,也可能是人家‘玩剩下的’”。

水专项管理办公室出台的《项目实施方案论证手册》明确指出,下列3种人员应当回避论证:直接参与本项目实施方案编制的专家;除水专项咨询组、总体组和主题组成员外,与被论证项目有直接利益关系的专家;有其他证据证明不能公正进行评价活动的专家[3]。

《科学新闻》记者通过各种渠道都无法获取到参与具体论证的专家详细名单。

前述的那位论证组成员说:“‘863’计划的论证专家是随机产生的,直到论证会之前也不知道是哪位论证专家,即便是进入论证专家库,也不一定就会作为论证组成员。而水专项论证专家基本上是部门选定产生。在某种程度上,项目的执行者就是项目的制定者,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现象仍然存在。”

赵英民则表示:“对于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做法,我们是有回避制度的,在执行中还没有发现。目前,还没有收到相关申诉,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我们一定会严查,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项。从经费监督来说,重大专项有自己的难处,毕竟重大科研项目和工程项目不一样。”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指出,在项目申请过程中,“此类项目的同行评议也是有困难的,科技重大专项的实质性评审不可能邀请外行人,而同行很可能本身就与项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评审程序设计上必须更加严密。同时也需要通过其他方式来补充对项目评审方式的监管。”薛澜说,“例如,在美国对此类项目的评审时,作为评审专家往往都要签一份保证书,保证与该项目没有任何利益关系,否则就会影响声誉,甚至要承担法律责任。”

项目重叠?

作为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重大专项试图以更大的资助力度破解一些困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然而,有参与申报的专家反映,有些人似乎重复申请以前做过的课题,这种现象在水专项的审批时也存在,有的课题就与“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以及“973”项目重复。

“十五”期间,科技部制定了《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实施纲要》,其中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领域,设置了“水安全保障技术研究”项目,该项目经费总额为3.68亿元[4]。

2006年3月,该项目顺利通过科技部组织的验收,项目建立了一批推广示范工程,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技术水平。

《科学新闻》记者发现,在水专项的松花江项目中,也包含技术内容类似的“示范项目”。是示范工程的延续,还是项目重复设置?尚不得而知。

随着科技重大专项第一批研究课题的部署启动,重大专项与“973”计划的协调问题也凸显出来。重大专项与“973”计划安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和重复,还有一定数量的“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又将投入大量精力参与重大专项[5]。

对此,孙鸿烈强调:“科技重大专项和‘973’计划有本质的区别,‘973’计划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强调基础研究,而科技重大专项强调技术,强调应用性。”

王业耀则告诉《科学新闻》记者:“以往的研究是以原始性创新为主要目标,而专项更强调面向实际需求,注重科技工程。”

针对在松花江项目上的课题重叠质疑,此次水专项松花江项目择优课题负责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香宝对记者解释:“过去长期的研究没有形成实用系统,很难对地方的污染治理和管理提供真正的决策,现有的研究方向要集成其他课题在技术和管理方面的研究成果,最终建立管理决策系统,为将来服务。”换句话说,这并不属于“一稿多投”或者“项目注水”。

但一些模糊不清的研究内容衔接,已经给评审带来了极大的不便。针对这些问题,科技部基础司官员在2008年11月举行的一次有关重大专项的会议上曾提出,关键是做好几个协调工作:“安排基础司的有关同志担任相关科技重大专项的联络员,或参与相关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的工作,通过对科技重大专项工作的主动参与和了解,加强协调和衔接。组织参与‘973’计划和基地建设规划与咨询的相关专家与科技重大专项总体组专家进行交流[5]”。

期待项目监督

至本刊截稿时止,有关松花江项目的大部分信息都难以通过公开渠道获得。《科学新闻》记者所咨询的获得首批项目的专家中,大多也拒绝回应关于其承担项目的具体问题。

“对于中国的科技重大项目来说,目前最需要的是能够开放地发表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很多专家在公开评审讨论时,都是说好话,质疑很少,与项目应有的严谨公正的评审态度严重不符。对项目本身的执行也是不利的。”薛澜说。

项目需要论证,更需要监督。“所有的专项现在都有这个问题,国家应该出台相关政策,但是现在还没有讨论应该怎么办。”赵英民说。

前述参与了前期论证的那位专家组成员则建议,国家只有迅速成立“专业执法队”,定期对项目执行进行抽查,才能保证项目的有效开展。

赵英民表示,像工程项目投入10个亿,建成2公里地铁,其产出大家都看得见。而重大专项产出该如何评价,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水网 ( 京ICP证060073号 )

GMT+8, 2024-11-23 08:30 , Processed in 0.04565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