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网论坛——水行业专业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升级认证会员得金币 水网论坛管理规则!水网论坛资料大共享(免金币)
新手报到,送金币!如何在论坛获得积分! 论坛功能使用指南!
查看: 2447|回复: 5

2007年度江苏省环境状况公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25 17:45: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的规定,现发布2007年江苏省环境状况公报。
综述

    2007年,我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环保优先方针,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年度任务超额完成,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部分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为完成生态省建设任务和“十一五”环保目标奠定了扎实基础,为促进江苏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全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水污染问题较为突出,部分城市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出现超标现象,改善环境质量依然面临较大压力。

一、水环境


(一)废水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2007年,全省废水排放量50.55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6.86亿吨,占53.1%;生活废水排放量为23.69亿吨,占46.9%。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为89.14万吨,其中工业废水中COD排放量为28.79万吨,占32.3%,生活污水中COD排放量为60.35万吨,占67.7%。氨氮排放总量为7.45万吨,其中工业废水中氨氮排放量为1.68万吨,占22.6%,生活污水中氨氮排放量为5.77万吨,占77.4%。石油类排放总量为1588.55吨,挥发酚排放总量为111.61吨。

与2006年相比,全省废水排放总量减少1.01亿吨,COD排放总量减少4.58万吨,氨氮排放总量减少0.86万吨。


(二)城市饮用水源


我省城市饮用水以集中式供水为主,主要取自地表水。13个省辖市市区共有25个主要供水水厂,2007年取水总量为181016万吨,其中南京、常州、南通、扬州、镇江和泰州等市饮用水主要取自长江,取水总量合计106499万吨,占城市主要供水水厂总取水量的58.8%。除长江外,太湖、阳澄湖、京杭大运河(苏北段)等水体也是我省重要的饮用水源。

    2007年,13个省辖市中南京、徐州、南通、连云港、淮安、扬州、镇江、泰州、宿迁市饮用水源地水质均达标,其余4市饮用水源地受总氮影响,水质达标率在87.1%~99.5%之间。

(三)长江流域


我省长江干流水质较好,水质总体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干流10个断面水质全部符合水域功能要求。41条主要入江河流的45个控制断面中,有26个断面水质符合功能要求。


(四)淮河流域


我省淮河干流水质总体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Ⅳ类标准。45个国家考核断面中,有36个断面水质达标,达标率80.0%。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14个控制断面中,有11个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达标率78.6%。


洪泽湖是淮河流域最大的泄洪蓄水湖泊,是苏北地区的重要水源。2007年,洪泽湖湖体高锰酸盐指数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受总磷和总氮影响,湖体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


(五)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流经我省8个省辖市。总体看,苏南段污染程度重于苏北段。8个城市河段中,徐州段、宿迁段、淮安段和扬州段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镇江段和常州段水质达Ⅳ类,无锡段和苏州段水质劣于Ⅴ类。


(六)太湖流域


太湖湖体高锰酸盐指数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总磷平均浓度达到Ⅳ类标准,总氮平均浓度劣于Ⅴ类。全湖富营养化程度平均为中富营养,其中湖心区和东部沿岸区处于轻富营养化水平,其余湖区均处于中富营养水平。


根据《江苏省“十一五”水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2006-2010年)》确定的水质目标要求,太湖流域53个水质目标考核断面中有21个断面达标,达标率39.6%;其中主要考核指标高锰酸盐指数、总磷和氨氮达标率分别为66.0%、60.4%和58.5%。

    2007年3月下旬开始,太湖出现蓝藻水华;5月份,蓝藻水华暴发。卫星遥感监测表明,2007年太湖蓝藻水华在梅梁湖、贡湖、竺山湖和太湖西部发生较频繁。

二、海洋环境


全省24个近岸海域海水水质测点中,有12个测点水质达到或优于《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二类标准。12个主要近岸海域功能区中,有8个功能区水质达标,达标率66.7%。26条主要入海河流河口的26个监测断面中,有8个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占30.8%;水质类别处于Ⅳ类、Ⅴ类、劣Ⅴ类的断面分别占46.2%、3.8%和19.2%。近岸海域海洋沉积物环境质量良好,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一类标准。
 楼主| 发表于 2008-7-25 17:46: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空气环境

    (一)废气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2007年,全省工业废气排放总量23606.16亿标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21.8万吨,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14.49万吨,占94.0%;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7.31万吨,占6.0%。烟尘排放总量36.90万吨,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33.87万吨,占91.8%;生活烟尘排放量3.03万吨,占8.2%。工业粉尘排放量27.11万吨。

    与2006年相比,全省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10.54万吨,烟尘排放总量减少6.07万吨,工业粉尘排放总量减少3.09万吨。

    (二)城市空气

    13个省辖城市二氧化硫浓度年均值为0.044毫克/立方米,与2006年基本持平,大部分省辖城市二氧化硫浓度年均值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二氧化氮浓度年均值为0.031毫克/立方米,全部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年均值为0.098毫克/立方米,其中,无锡、苏州、南通、连云港、淮安、镇江、泰州及宿迁8市可吸入颗粒物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其他5市均不同程度的超标。与2006年相比,省辖城市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虽然下降了2.0%,但仍是影响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

    按空气污染指数(API)统计,2007年13个省辖城市空气质量级别属于优秀或良好的天数占全年总天数比例均在80%以上,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大部分时间处于良好以上状态。

    (三)酸雨

    13个省辖市降水年均pH值范围在4.33~7.32之间,全省酸雨(pH<5.6)发生率为39.8%。无锡市酸雨发生率最高,达83.1%,苏州和南通市次之,分别为70.3%和69.2%;南京、扬州及泰州3市酸雨发生率有所下降;徐州、淮安、盐城和宿迁4市未监测到酸雨。与2006年相比,全省酸雨发生率略有上升。

    四、声环境

    13个省辖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介于51.4~55.8分贝之间。无锡和南通两市平均等效声级超过55分贝,属轻度污染;其他城市声环境质量良好。

    全省道路交通噪声状况良好,13个省辖城市道路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在64.3~68.6分贝之间,均低于70分贝的标准值。超过70分贝的路段长度占监测道路总长的15.3%。

    五、生物环境

    2007年,我省共在16条河流设置了72个生物多样性监测点,评价等级为物种贫乏或极贫乏的断面占40.3%,一般的断面占25%,物种较丰富的断面占16.7%,物种丰富状态良好的断面占9.7%,另有8.3%的断面未采集到底栖动物。总体看,对水污染敏感的清洁水体指示物种数量较少,且分布范围有限,大部分水体底栖动物以耐污种群为主。主要湖泊水生生物多样性状况好于河流,84%的测点评价等级处于丰富、较丰富或一般。城市空气中微生物污染情况良好,细菌和霉菌含量总体处于清洁和较清洁水平。
 楼主| 发表于 2008-7-25 17:4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工业固体废物

    2007年,全省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7353.91万吨,综合利用量7258.99万吨(其中包括利用往年贮存量),综合利用率达96.08%,处置量131.68万吨,贮存量166.55万吨,排放量约2600吨;危险废物产生量为135.05万吨,综合利用量99.45万吨(其中包括利用往年贮存量),处置量37.05万吨,贮存量811.48吨。

    七、辐射环境

    全省辐射环境质量保持稳定,水、土壤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232Th、226Ra、40K及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与天然本底水平保持一致,电磁辐射环境质量良好。2007年,省环保厅对全省广播电视发射台、移动通信基站、高压输变电等设施保护距离之外的电磁辐射水平进行了抽样监测,监测结果均达到国家相应标准。

    田湾核电站外围环境连续监测系统正常运行,核电站周围陆地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陆地环境介质中放射性水平、海洋环境介质中放射性水平在本底统计涨落范围内。

    八、专栏

    (一)主要污染物减排

    省政府先后出台《江苏省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意见》、《江苏省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对污染减排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并将减排指标分解到各地区、各部门和重点单位,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狠抓减排措施的落实。大力推进工程减排。各地建成一批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并加强配套管网建设,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109万立方米,减排COD5.5万吨;实施196项企业污染治理设施改造工程,减排COD3.5万吨;完成524.7万千瓦现役燃煤机组的脱硫工程建设,新增年脱硫能力11.2万吨。大力推进结构减排。全省累计关闭了2713家污染严重的“小化工”;关停小火电机组105.9万千瓦,淘汰落后钢铁产能286.2万吨,分别完成“十一五”淘汰目标的35.3%和26.0%。大力推进管理减排。531家国控污染源安装了在线自动监控装置,省市两级污染源自动监控中心基本建成。在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2007年,全省COD排放量削减4.87%,SO2排放量削减7.96%,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减排任务。

    (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

    2007年5月下旬,无锡太湖发生饮用水源污染事件。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曾培炎副总理亲临太湖流域视察,并分别召开会议,就做好应急治理和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一方面,采取调水引流、控源截污、捞藻清淤、建设应急水源、严密监测预警等一系列应急治理措施,保障饮用水安全。另一方面,狠抓长效治理,扎实推进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省委、省政府召开工作会议,制订下发《江苏省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方案》,对打好太湖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全面部署。一是修订颁布《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依法治水、科学治污。二是制订出台《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三是积极推进各项重点治理工程,新建城镇污水处理厂38座,开工建设28座垃圾处理厂,166个乡镇垃圾中转站建成投运。四是加大太湖治理投入力度,省财政每年安排2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太湖重点治污工程建设;要求太湖地区各市、县(市)从新增财力中划出10%-20%,专项用于水污染治理。五是制订实施《江苏省环境资源区域补偿办法》,在太湖流域胥河等河流的7个断面开展试点。六是启动88个治太科技项目,抓紧建设太湖流域水环境自动监控系统。七是落实水污染治理目标责任制。省政府与苏南五市政府签订了太湖水污染治理目标责任书。沿湖各地普遍建立了治污“河长制”,市、县(市、区)主要领导担任辖区入湖河道的“河长”,承担限期改善水质责任。

    继续推进淮河流域暨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的治污工作。淮河流域80项重点治污工程,已建成71项,完成率88.8%。高邮造纸厂黑液塘治理、江都垃圾填埋场搬迁、南水北调截污导流等一批重点治理项目取得了积极进展。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控制单元治污实施方案中的102个治理项目,已完成90个,完成率88.2%。

    全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共关闭影响水源地安全的排污口36个,取缔违规建设项目39个,清理有毒有害危化品码头19个,日供水万吨以上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的污染源清理工作基本完成。

    (三)自然生态保护与建设

    组织开展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区划工作,全省共划分12类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472个,占国土面积23.38%,并初步建立了地理信息系统。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全省共建有各类自然保护区31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10个,地市级10个,县级8个,总面积61.15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6.02%。完成了全省生物物种资源第一阶段调查,基本摸清了全省栽培植物、家畜家禽种质资源、观赏植物、药用植物、水生生物物种资源现状,发现了一批生物新种、江苏新记录以及部分遗存地方的特色品种资源。
 楼主| 发表于 2008-7-25 17:5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省政府召开全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现场会,对以“六清六建”和“三清一绿”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全省共有6018个行政村开展了综合整治工作,61个县(市、涉农区)初步建立了农村生活垃圾四级转运处理机制。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273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治理工程150个、“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4950万亩,实施测土配方施肥3320万亩。建成农村饮用水安全项目6个,解决了22.3万农村人口饮用水不安全问题。建立农村地表水环境例行监测制度,定期发布农村水环境状况。加强农村地区工业污染治理,共整治农村工业污染源4746处。

    (五)环境政策创新

    深化环境价格改革。财政部、环保部同意我省在太湖流域开展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指标有偿分配和交易试点,推进环境资源的有偿使用工作。提高排污收费标准。废气排污费从每当量0.6元提高到1.2元,污水排污费从每当量0.7元提高到0.9元,促进企业由被动治污向主动治污转变。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和省环保厅联合建立“绿色信贷”机制,将环境行为逐步纳入企业征信系统,实施“有保有压”的信贷政策。常州、盐城、泰州3市完成环境“圆桌对话”试点,进一步畅通和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开展江苏省区域环境宏观战略研究,思考和研究新时期我省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

    (六)环境监察执法

    制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行政执法工作的意见》,建立环境执法目标考核体系。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30多万人次,查处环境违法案件3083件,挂牌督办重点环境问题534件。清理了50个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文件和7起错误做法。环保行政罚款额和排污收费总额分别达3.45亿元和17.2亿元,较上年增长163%和32.3%。全省受理12369环保热线投诉79206件,立案53448件,结案53289件,结案率99.7%。

    (七)建设项目环境管理

    进一步提高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标准。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关于加强苏北地区新建化工项目管理的意见》,把苏北化工项目的准入门槛从2000万元提高到5000万元。切实加大开发区环境管理力度。省环保厅、省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制订的《关于加强全省各级各类开发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由省政府办公厅转发实施,对开发区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作出明确规定。选择具有代表性的16个开发区,开展回顾性环境影响评价试点。省环保厅全年共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含预审上报)260个、报告表296个。
 楼主| 发表于 2008-7-25 18: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八)环境科技和标准

    国家有关部门已明确将我省太湖富营养化治理与综合控制技术、苏锡常城市群水环境整治等项目列入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有26项省级环保科研课题通过验收,其中3项获得专利。投资1200万元,建成全省有机毒物控制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推广废纸造纸废水零排放技术,有12家生产低档瓦楞原纸、纱管原纸的企业完成了技术改造。制订发布《在用汽车简易工况法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九)环境监测

    投入226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省、市、县三级环境监测站整体达到国家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要求。加强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全省各级环境监测站全部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和复评审。结合全省饮用水和土壤有机污染物调查,积极培育重金属、有机污染等高端监测分析能力。建立卫星遥感数据接收系统,各省辖市监测站均具备独立开展生态遥感监测的能力。2007年,全省环境监测系统共获取各类有效监测数据685万多个,较上年增加40%,为全省环境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十)环境应急

    2007年9月正式成立省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徐州、常州、苏州、南通、淮安、盐城和镇江7个省辖市以及江都市等部分县(市、区)建立相应的环境应急管理机构。建成投资1.1亿元的全省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系统,13个省辖市均配备了一批先进的应急监测车、指挥车和监测仪器,环境应急能力得到有力提升。开展重点环境风险源的隐患排查,共检查环境风险源3283家,排除环境安全隐患56个。组织了以跨界水污染、化工企业爆炸为背景的应急演练,提高实战能力。

    (十一)危险废物管理

    加强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和废物交换转移管理工作。全省共有275家企业获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全年共办理150批次固体废物跨区域转移审批手续,批准转移固体废物近43万吨,其中53%为跨省转移。无锡市、苏州市危险废物填埋场建成投运,南京市危险废物填埋场基本建成,常州市危险废物填埋场已开展建设前期工作。对全省危险废物处理设施进行规范化整治,加快建设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设施自动监控系统。

    (十二)核与辐射污染防治

    《江苏省辐射污染防治条例》颁布实施。全省现有放射源使用单位1094家,在用放射源7457枚。全年共审批了1714家单项核技术利用和电磁辐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发放辐射安全许可证2056份,办理了420多家单位1600余枚放射源转让、转移的审批或备案手续。对151家单位877枚放射源、168公斤放射性废物进行安全收贮,收贮量较2006年分别增加了37%和77%。全省辐射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建立,省放射性废物库和综合实验楼开工建设。

    (十三)良好生态创建

    太仓市通过国家生态市创建工作考核验收,吴江市通过国家生态市创建工作技术考核;连云港、淮安、如皋、扬中4市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技术评估;灌南县、灌云县、丹阳市以及淮安市楚州区和淮阴区建成国家生态示范区;有6家开发区被批准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常州钟楼经济开发区被命名为全省首家省级生态工业园。新建17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2个国家级生态村及346个省级生态村。全省共命名各级绿色学校4335所,省级绿色社区252个,省级绿色家庭84家。

    (十四)清洁生产审核

    对全省第三批128家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制订出台《江苏省清洁生产审核咨询服务机构管理暂行规定》、《江苏省清洁生产审核人员管理暂行规定》、《关于规范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评审验收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公布全省首批33家符合条件的清洁生产审核咨询服务机构名单,对清洁生产审核机构和人员实施规范化管理。

    (十五)污染源普查

    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省政府成立了全省污染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出台《江苏省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普查对象、范围、内容、污染物种类以及技术路线、工作程序等各项要求。2007年,已完成全省735家重点工业污染源的现场监测任务。共清查了近38万个工业源、46万个农业普查对象、21万个生活源和700个集中污染治理设施,初步掌握了普查对象的地域分布等状况。在江都市开展污染源普查综合试点,为全省污染源普查探索路子、积累经验。共计发放各类普查宣传手册、公益画近6万份,培训各级普查业务骨干近1万人,全面做好污染源普查的各项准备工作。

    (十六)环境宣传教育

    全省共有25个地区建立了由党委、政府牵头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委员会,积极构建环保“大宣教”体系。召开全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校园建设推进会,组建江苏省绿色社区物业共建网,举办“品王杯”环保演讲大赛,积极开展全省青少年环境保护优秀作品评选及“十大环保女企业家”表彰等活动,举办丰富多彩的“六·五”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发动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通过环保影视栏目《绿色报告》和《江苏环境》等媒体,引导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十七)环境国际交流与合作

    国家将我省列为执行《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的示范省份之一,白蚁防治氯丹灭蚁灵替代示范项目以及泡沫行业生产和施工中全氯氟烃物质的淘汰工作有序进行。先后接待了来自亚洲、欧洲、北美洲近30个环保友好团体的来访,就湖泊富营养化治理、节能减排、生态补偿等议题开展研讨。省环保厅与韩国忠清南道环境局合作开展的“企业环境自律管理”试点工作取得初步进展,已有5家韩资企业获得“自律环境管理企业”资质。在“新加坡-江苏合作理事会”的有关框架内,建立环保合作伙伴关系。根据我省与加拿大安大略省达成的经济技术合作协议,加强环保工作的合作与交流。
发表于 2008-8-1 08:33: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就是全部的公报内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水网 ( 京ICP证060073号 )

GMT+8, 2024-11-23 09:04 , Processed in 0.06788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