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 实
一条大河曾经使一座城市闻名于世。流下了文化起源的神话传说,也给城市复兴提供了深刻的启示。洛阳在经历了几千年兴废荣枯之后,在现代化的新时期,是河水又使她重新走向繁荣和复兴。这条河就是洛河。
洛阳市十几年坚持不懈地治水治河成效显著。今天丰沛而清洁的水资源已经开始为这座古老的城市注入青春的活力。在城市水资源支撑乏力的一片苦叹声中,洛阳得水之益,正在大展宏图进行老城改造、新区建设。沿河建设洛浦公园,如同给城市束上了一条玉带,立刻使这座千年古城魅力四射。18公里长的市区河道,变为万亩人工湖面。碧波荡漾、泛金耀银;锦鳞潜游、水鸟谐飞;宽60米的北堤、40米的南堤、6-8米的堤高,蜿蜒一道屏障,防洪标准由过去的20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堤上遍植花草树木、茂林修竹,蔚然而起一条绿色长廊;长廊里艺术雕塑展示历史精华,林荫处健身设施吸引男女老少-----这就是洛浦公园。龙门石窟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时候,所在的伊阙河口也堵水造湖,宽路植树。如今伊阙巍峨,佛像庄严,两山郁郁葱葱松风浩荡,岸柳袅娜倒映绿水,仿佛再现了龙门山色的隋唐古景。
假日公余,红男绿女老人小孩相呼而来,锻炼娱乐,看朝晖夕霞中城市生长,蓝天白云间风筝飘飞,市民充分享受着都市生活的自信和快乐。国内游人国际来客,游览名胜古迹的闲暇,顺脚到公园一游,仿佛回到记载中的洛浦秋风的盛世风光。
1990年江泽民同志赴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不久即来洛阳视察,意味深长地吟咏了宋代历史学家司马光的一首诗:“四合连山缭绕青,三川晃漾素波明。春风不识兴旺意,草色年年满故城。烟愁雨啸奈华生,宫阙簪裾旧帝京。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从史前的河图洛书到宋代洛学,从诗经风雅到唐宋园林,历代诗人墨客留下了多少赞颂洛阳山水的瑰丽艺术,留下了历史的见证,也留下了历史的感叹。漫长的洛阳历史提供了城市发展的鉴诫:城不在大,有水则灵;水不在多,水清则名。在新兴工业化的今天,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一定程度上说,水资源是关乎城市兴衰存亡的战略资源。
一. 水问题
水是农业的命脉,农民的血液,有了它,农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强马壮。
水更是城市的灵气,市民的灵魂,有了它,城市妩媚柔情顾盼生光,惹人喜爱适宜居住。
文明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历史。城市大都逐水而居依水而建。潋滟波光为城市平添了自然美景,更重要的是为市民提供了赖以为生的水环境条件。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不仅指政治现象,同时用来概括城市水资源的作用也不为过。水的缺乏、河流改道,造成城市的衰落和湮没的例子数不胜数。历史上洛阳的兴衰荣枯一直与河水资源的丰歉足缺相关,就是不断重复的例证。现代化城市的最大忧患之一就是水资源的污染和匮乏。洛阳在工业化之初也遭遇了这一世界性历史性难题。
中华文明源头之一起源于河洛流域,不是偶然的历史事件。群山拱卫的洛阳得天独厚,分属于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有五条河流穿城而过:黄河、洛河左右映带,孕育出灿烂的河洛文化使她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城市;曾经作过皇宫风景的涧河和廛河汇入洛河,与流过龙门的伊河合为一条支流归入古老的黄河。在四千多年有文字记载的中国历史中,洛阳作为都城有近一千五百年的历史,谁能说得清在多大程度上是因水之功缘水之助?
古时洛阳的水灌溉了历史。撰写过洛阳古代历史的作家乔先生,说起洛阳河流,滔滔不绝:秦始皇巡幸洛阳,对洛水赞叹到了崇拜的地步:“洛阳之水,其色苍茫。祀祭大泽,倏忽南临。洛滨裰祷,色连三光。”秦汉时的洛阳,水上交通十分繁忙,“大船万艘,转漕相过。航运贸易遍于三江五湖。”曹植那篇著名的散文就是写与洛河河神恋情爱意的,几乎达到迷狂的程度。那条以洛阳为中心南达余杭北至燕京贯穿南北的隋唐京杭大运河,曾经流过多么灿烂的文化、繁荣的经济、便捷的交通和自豪的历史,这是连中学生都知道的中国历史常识。
尽管水量减少河流易道使洛阳航运衰落,逐渐失去了政治文化中心地位,但在工业化之前,洛阳的河流湿地还是使它在中原占据着一定的战略地位。家住老城的“老洛阳”马先生告诉我,解放前洛河还可以行船,六、七十年代水势浩淼,过河还要乘摆渡。出生在洛河上游河边的于先生至今还保持着一个很固执的习惯,下班之后总要从城区步行到河边散步,几乎每个星期天都顺河或郊游垂钓或寻捡奇石。他语带深情说起洛河,七十年代之前,水流漫漫,清澈见底,涉水百步不起浑,惊起禽鸟纷飞。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没有水的滋润,一切都会黯然失色。
但是,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增多,河流的确开始给城市带来了烦恼:水质污染和水量减少,河流不堪重负。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经过市区长18公里的洛河,历年平均流量约10多亿立方米,四季运流量变化很大,枯水季节甚至断流,河滩乱石遍布、杂草丛生,垃圾成堆、污水涣漫,不堪入目;暴雨季节则可能随时发生决堤洪灾。市区内长10几公里的伊河,历年平均运流量不足10亿立方米;廛河、涧水只有污水淋漓,经过城区几乎变成了“龙须沟”,乌流恶臭,令人掩鼻。这些河流不仅再也不能作为城市直接供水水源,而且她曾经的旖旎风光变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痛和丑。
不仅仅如此,它还威胁到城市的生存。伊、洛河的入渗是市区地下水资源的主要补给来源,它的污染和断水直接威胁城市地下水的清洁和补给。洛阳市其中5个区土地面积464平方公里,人口近140 万人,衣食住行、工业生产用水是第一大项。作为新兴重化工业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多是城市化加速的趋势,水资源成为制约洛阳市发展的“瓶颈”。而且它已经威胁到了农业和农民的生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在伊、洛、廛、涧上游的豫西山区,连农民吃水也成为难题。那时洛阳市扶贫的常年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市政府号召和组织工矿企业的车辆向山中的村镇运水喝。焦渴的旱情和农民吃水难的难清苦状惊动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亲临视察潸然落泪,拨款救助。十几年前,洛阳农村的重要建设任务不是别的,而是建设饮水解困工程,首先解决吃水难问题。
上游吃水尚且困难,下游城市何谈发展?
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洛阳首先面临的问题是一个字:水。
二.水文章
首当其冲,治水当治河。
危机之下,黄河再次泽惠洛阳。九曲黄河激荡行进于黄土丘陵之中,到洛阳开始显出它古老文化创造者的河伯气概,置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于股掌之下,翻云覆雨,洪涝无常,泥沙俱下,连接天灾人祸。新中国一成立,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就开始注视这条古老的河流和这座古老的城市,运筹办理黄河的事情和复兴洛阳的大计,在洛阳上游建起三门峡水库保证黄河安全,第一个五年计划投资156工业项目,洛阳就占了7个。但是工业化带来的问题就是水的匮乏和污染。上世纪九十年代,第三代领导集体果断决策,在洛阳筑坝拦截黄河建设小浪底水库。几年过去,大坝兀立,黄河安澜。千年河清的梦想化作万顷碧波的现实,昔日逶迤起伏的丘陵万山成为点点湖岛,绿树如云,水鸟翔飞,为新兴工业城市洛阳增添了都市气派,馈赠了优越的发展环境,提供一次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这幅宏图为洛阳市的决策者提供了灵感和胆魄。洛阳市委、市政府着手布局城市发展的规划:在建设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的基础上,首先挥笔而就一篇气贯全市的大文章:河道治理工程。
难点是治理污染已久的涧河和廛河,还有穿行市区的大明渠和中州渠。河道治理的措施是污水治理及利用双管齐下,河道整治与城市建设二难并举。污水处理工程有3个项目。建成运行的涧西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20万立方米,使高新技术开发区、涧西工业区的大部分污水得到处理。于2001年开工已经投产运行的廛东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25万立方米。去年开始规模开发洛南新城区,一开始就规划建成洛南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日处理污水20万立方米,同时涧西污水处理厂扩建(二期工程)日处理污水能力30万立方米,这样污水处理率可以达到90%。
处理后的水成了可以利用的水资源。它通过整治后的两岸柳绿的河渠,清澈见底浩浩荡荡贯穿市区。它水量大,供给稳定,是水质较好的可利用的水资源,只要是非饮用水项目,几乎都可以充分利用,可以用做工业冷却水、洗涤水、绿化水、冲厕所、清洁地面等,大大减少了地下水的开采量。洛阳市还规划从涧西污水处理厂向市区各大厂铺设输水管道,将处理后的水输向可利用的企事业单位,并按市场经济规律加行政措施、优惠政策,鼓励并促使更多的单位充分利用这部分水资源。这样综合考虑了污水处理与回用两个目标, 解决污水处理后的再回用问题,缓解城市水源紧缺的同时防治了水污染,成功地实现了污水处理和资源化。
随着这些项目的建成,城市的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水资源得到较好的保护,同时也使城市河水水源、水质得到了可靠保证。
三 水科技
洛阳市书写这篇水文章的如椽大笔就是科学技术。治水治河靠科技。在现代化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中,仅有热情和资金是远远不够的。 在市政府的统一组织下,水利、环保、自来水、城建、园林、气象、土地规划等部门通力合作,科技单位刻苦攻关,综合开发利用治水科学技术,开源节流,解决水资源危机,让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的综合的利用。
北方缺水,主要原因是降雨量少。首先是向天要水。洛阳人觉得这几年,上苍突然格外眷顾本地,雨水比过去年份多了起来。其实,这是一种错觉。雨水多一点是靠科技的力量取得的。洛阳市气象局专家告诉我们,洛阳市区降雨量多年平均600毫米,6—9月份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60%,元月、2月及12月降雨量只占全年的5%。蒸发量历年平均1822毫米;气温历年平均14.6℃;相对湿度历年平均64%, 无霜期218天。如果风调雨顺,不仅可以解决农业缺水问题,而且可以扩大河流流量。在市政府的领导下,气象部门的科技工作者密切注视天象,一有雨云,立即抓住机遇实行人工降雨。尤其在农业耕种的夏秋干旱季节,人工降雨真是如逢甘霖。山区有水,农业有水,河里多了水,城市也滋润干净多了,甚至连城区的绿化浇灌和环卫清扫也节约了成本。
其次,大规模绿化,造水保水。洛阳河流上游源头山丘连绵,最宜植林种草。洛阳市抓住国家开发西部退耕还林的政策机遇,大力发展植树造林。乘车出洛阳进山,一路见到的是果林森林,路边不断见到竖着封山育林和保护原始生态林的标牌。洛阳市南山开辟龙门西山万亩生态林,西山种植周山万亩森林公园,北部建设邙山城市防护林、邙山万亩牡丹产业带和小浪底风景名胜区、黄河湿地水禽保护区。西部县区,建设国家森林公园 4座,著名的有青要山、花果山、白云山、老君山国家森林公园。这些森林公园成了洛阳市的后花园。奇石溶洞、流泉叮咚;飞瀑生烟,闲云清风;野花山果,林竹葱葱,吸引着来洛阳旅游的游客,延长了洛阳旅游的路线。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成了著名自然风景旅游区的洛阳西部山区,只是复兴了古都历史上早就有名的城郊风景景观。绿化山林和保护的原始森林,不仅成为极有价值的旅游资源、山区林木特产资源,还涵养了丰富的水源,成为洛阳市的绿色屏障和常年丰盈的天然水库。有了森林,山上流泉不断,山下河水浩荡,城市水面宽阔。洛阳发展有了更广阔的腹地支撑,山区旅游经济也因为洛阳的城市品牌更加诱人的魅力。
保护性开采地下水源是洛阳市水科技的第三项课题。洛阳市主管市政工作的领导告诉记者,目前已形成地下水多水源环状管网供水的规模。自来水有8个地下水水源地,供水井97眼,地下水综合供水能力达60万立方米/日;地面水陆浑水库引水第一期工程形成12万立方米/日供水能力。自备井供水系统主要是市区企事业单位早年打的供水井以及市供水不能到达的357个区域单位自供水井,现有自备井近300眼,供水能力达20万立方米/日 ,近年平均供水量15.4万立方米/日。城市自来水实际供水量近年平均为38.6万立方米/日 ,与自备井合计实际供水量达54万立方米/日。城市综合供水能力92万立方米/日。城市现有供水能力能满足2010年前供水需求, 陆浑水库引水工程使城市综合供水能力可达104万立方米/日,基本满足2015年以前用水需求。
为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洛阳市加强了勘探开发和引水工程研究,为未来城市发展储备充足的水源。陆浑水库引水、小浪底水库引水工程正在实施。洛阳市吉利一一孟津白鹤地区供水水文地质调查查明雷河一带尚有10.5 万立方米/日的潜水待开采,可作为远期发展需要的备用水源地。从现在起洛阳市已经采取了防止地下水污染的保护措施。洛阳市立法限制非计划型开采地下水,严格管理,近期有效控制现有地下水开采量不再增加;逐步关闭那些深度大、水量小、含砂量高的低效自备井,关闭污染超标的水井以及局部地段超采或含水层性能差水位下降较大的水井。洛阳市制定城市水资源开发和城市建设的方针政策落脚在:开源与节流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利用,加强保护,强化管理,不断协调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保持适宜的地下水水位和开采规模,使地下水资源处于良性运行状态,为城市发展提供安全可靠的供水保障和良好的水环境,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补充地下水是洛阳水资源保护的又一项重要内容。在洛阳,打水井不仅只有取水一个用途,还有一个用处就是回灌。正在建设引河水回灌工程,在回灌工程附近水位上升较大区域内打若干水井,以开发利用回灌入渗的地下水资源。在城市建设中,大量增加城市公园和绿地面积、加宽城区道路绿化带来吸收雨水,化地表水为地面水;在城市规划中,利用建筑边角空地,划出一定面积开挖小型的池塘坑洼,以蓄积雨水,延缓城市雨洪排泄,同时进行绿化,过滤污染,形成季节性湿地;这些设施和水库引水相结合,引水蓄水,长期补充地下水;同时尽量减少硬化水泥地面,在旅游区的停车场和绿化地面,城市道路绿化树的根部使用孔砖以吸收雨水下渗,等等。
污水治理是水科技的最艰巨的关键课题。除了投资兴建污水处理厂处理城市污水以外,洛阳科研设计单位加强污水治理的技术研究。洛阳北方环保设计研究院小区污水处理技术获得国家专利。这项技术对医院、科研院所、皮革、造纸机械加工、石油石化工业生产和生活小区污水治理形成系列治理技术。如城市大量的生活污水,只需要少量投资在生活小区的化粪池中放置他们开发的小型装置,就可以实现污水生化处理。处理过的污水,可以成为除饮用外的生产生活用水。这项技术因为投资省,施工方便,见效快捷而得到市区单位的青睐,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在使用这项技术后的单位和小区,从污水管线流出来的不再是需要大型工程处理的污水,而是合乎国家洁净标准的中水。
矿藏开采污水治理是河道治理治污治本措施。洛阳市河流上游山区是著名的富矿藏开采区,煤、金、钼、铝等有色金属矿藏储量和开采量在国家各行业中占有显著地位。洛阳市采取措施,严格控制矿藏开采的水源污染。洛阳市还在矿藏开发过程中的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重要科研成果。这些技术为既保护水源又开发矿藏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在2000年洛河上游金矿开采剧毒污染洛河突发事件中,除了政府组织控制有力迅速外,洛阳市环保科技工作者开发的先进的治理污染技术,为在极短时间内消除剧毒污染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目前,洛阳市实行严格的节约用水措施,努力建设节水型城市。
四.水文化
和洛阳大学研究东方文化的杨教授一起在洛浦公园沿堤漫步,看着自由自在锻炼游玩的市民,发现那么多人竟没有谁踏入草地一步。杨教授感慨地告诉记者,几年前这里垃圾一片,市民随便倾倒垃圾;火车站花坛节日摆花竟被市民抢拿一空。如今河水净化了,人们的心灵也随河水净化了。河水妆点了城市,滋养了城市的繁荣,也陶冶了市民素质;市民素质创造了繁荣,装点了城市,也善待了河水;有文化孕育,有河水灌溉,城市会更加欣欣向荣。
的确,仔细品读唐宋古诗文有关洛阳的篇章,山水林泉是突出的题材。源远流长的河洛文化可以说就是水文化。地处温热带的中部地区,尤其是河洛地区曾经是季节鲜明、雨水丰沛、河流纵横的植物茂密农业区,因此最先发展出灿烂的农业文明。中正和谐雍容典雅的中华传统文化和河洛地区温润的自然环境是分不开的。
洛阳市正在继续创作水文化的鸿篇巨著。在洛南大学城和商贸区之间计划开挖一座人工湖泊,还准备引用小浪底水库水灌溉农田和灌注涧河、廛河,补充回馈地下水,改善区域气候。在可以预期的将来,洛阳又是一座花都水城。不仅为旅游者提供高品位的历史文化和秀美风景,而且水资源的丰富条件,也将为她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更诱人的发展环境,吸引海内外投资者的青睐。
青山绿水,名花古城,科学技术和新兴工业化,不仅阐释着科学发展观的丰富思想,也诠释着小康社会最具历史文化韵味和现代文明的深刻内涵。水洛阳的建设,可以期待解决新兴工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可以希望解决古老历史文化的复兴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