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关于自来水水价上涨的新闻此起彼伏,针对各地纷纷大幅上调水价的现象,近日,国家发改委在官方网站分布新闻稿,详细阐述了当前惫受关注的水价的改革进度,指出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和环保收费改革,既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客观需要,也是推动节能减排,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要求。全国各地水价上调并非巧,而是一场全国性资源价格改革的重要一步。多位专家指出,2009年应该是中国进行资源价格改革的一个难得时机。 日前,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傅涛主任接受中央电视台《新闻周刊》采访,解读水价改革。 在采访中,他讲到,我国的源水很差,而供水设施服务是我们通过几十年来漫漫发展起来的传统行业,是在一种投资欠缺、技术薄弱、人员臃肿、效率低下这样一种行业。而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赤峰水污染的事件发生了。这实际上印证了其在两三年前就多次呼吁的水质安全问题。前年的时候有一个报告提到:中国会进入水质安全的高风险期。 短短几个月,我国多个地方发生水污染事件。2月江苏盐城发生20万人断水事件,5月发生湖北南漳“泥水门”事件,7月又发生内蒙古赤峰饮用水大面积污染事件。大多数城市的现实是,一方面供水因服务水平低、安全隐患多,而备受市民批评,另一方面,各个城市的供水企业又都在承担着水价的巨额亏损。按照北京市的数据,市自来水公司去年的亏损,就达到了13.4亿元,平均每吨水亏损0.81元。 傅涛讲到,实际并不是行业亏损的问题,而是行业本身就很难继续保持一个健康的、有序的,可持续的供水服务。事实上,水行业这十年来一直都未处于一个良性运转的状态。政府的大量投资,也没有进来,价格没有理顺。供水行业这几年的发展,实际上面临着一些问题,出事儿是正常的。 图为傅涛主任撰写的《水价十五论》目录以及中国水网制作的水价专题
如何保障城市用水安全,巨大的资金缺口如何弥补,成本约束机制如何建立,服务保障机制如何运行,太多的压力,让城市供水有些难以承受,也有更多的问题需要社会共同解决。 为此,傅涛主任撰写了《水价十五论》,从多个角度探讨中国城市供水的难点和问题,透过他的思考,15个问题读下来,我们就会明白,中国的水价改革有多么复杂,多么艰难。面对目前的供水体制,不改不行,而改,注定会蕴含着极大的风险,但是,大幕已经拉开,政府必须全力以赴。 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