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飞鹏 2008-9-18 10:21:07 发表于:博客中国
“溴酸盐”,一个不为消费者所熟悉,但饮用水行业皆知的名词,随着《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2007年7月1日正式实施以及国家去年开始为矿泉水新标准征集意见,这个隐藏在中国饮用水行业中10余年的“秘密”开始浮出水面(6月3日《信息时报》)。
写这个题材,笔者有点举棋不定,颇为犹豫。毕竟,10多年来,矿泉水已成为公众生活的一部分,无论是居家,还是出门旅行,我们都喜欢携带、饮用矿泉水。我实在无法正视不少矿泉水中竟然含有可致癌物——溴酸盐。
但是,我之所以还写这篇评论,主要是被来自于达能集团乐百氏饮用水生产总监的一次报告激怒了——
2007年,在上海举行的全国矿泉水年会曾专门就溴酸盐话题进行国内部讨论。由于该会议并不对外开放,当时《信息时报》一名记者“混”进会场,得以听到了一些行业内幕。其中,乐百氏饮用水生产总监直言不讳说:过去由于广大消费者和媒体并不了解溴酸盐为何物,这使得当时行业非常庆幸。但是,他指出,时至今日,溴酸盐这个“怪物”迟早会被消费者所了解。不是狼来了,而是狼真的要来了!他神色凝重。
这番言论让人揪心!一些矿泉水含有致癌物,竟然被饮用水行业刻意隐瞒了10多年的“秘密”;媒体和消费者不知情,竟然是行业的“庆幸事”;公众将知晓溴酸盐这个“秘密”,却让矿泉水厂家的领导“神色凝重”。
呜呼!一个行业在面对金钱利益面前,竟然把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全抛弃到九霄云外。
一边是一个行业欺瞒公众,大赚丧良心的钞票;一边却是公众长期饮用一些含有致癌物的矿泉水。我想,任何一个有良心和正义感的人,都会迫不及待地想以生命的名义,来披露、抨击饮水业隐瞒了10多年的“秘密。更何况,笔者是一个职业媒体评论者。
由于国家的饮用水标准对菌落总数要求非常严格,限定在50cfu/ml,因此,在各个厂家大量使用臭氧进行杀菌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一种副产物——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定为2b级的潜在致癌物:溴酸盐。长期饮用含有微量溴酸盐的饮用水,将增加癌症的患病率。10多年来,我国饮水业对溴酸盐讳莫如深,一直保守着这个“秘密”,实质是利字当头。因为生产厂家在控制菌落总数与控制溴酸盐处于“两难”之间:加大臭氧量杀菌,就要产生过量溴酸盐,否则,矿泉水不达标;而降低产品中溴酸盐的含量,水处理和设备的成本将加大,企业生产成本会增大,利润会减小。
在国际上,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环保局所规定的饮水中,溴酸盐最高允许浓度在10μg/L以内。2004年3月,可口可乐公司在英国就遭遇溴酸盐危机。该公司在英国销售的Dasani瓶装水,在一次抽查检验中被发现溴酸盐含量远超过英国规定的饮用水标准。可口可乐公司在欧洲地区正全面回收该产品,总计数量有50万瓶之多。但在我国,不仅在矿泉水标准中没有将溴酸盐纳入,而且公众还被欺骗和隐瞒了10年多。
生命是无价的!一个行业为了牟利而长期隐瞒实施真相,这与谋财害命何异?值得庆幸的是:随着《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2007年7月1日正式实施以及国家去年开始为矿泉水新标准征集意见,这个“秘密”即将被揭开。但是,作为饮用水管理和行业应该敬畏生命,及早出台严格的标准,尽快将溴酸盐问题公布于众。同时,矿泉水生产厂家能及早更新生产工艺和设备,降低矿泉水溴酸盐含量,及早与国际接轨,以免再侵害公众生命健康。
-------刊登于6月5日《大河报》、《现代金报》等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