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网论坛——水行业专业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升级认证会员得金币 水网论坛管理规则!水网论坛资料大共享(免金币)
新手报到,送金币!如何在论坛获得积分! 论坛功能使用指南!
查看: 1532|回复: 1

西北调水工程缘何屡成包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15 14: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时间:2006-6-19 9:27:00  来源:新华网-《瞭望新闻周刊》        浏览580 次
   
    --------------------------------------------------------------------------------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走访已正式通水的甘肃省南阳灌溉工程项目区,时过初春,触目依然是满坡旱地,当地村民说,这里吃水依然十分困难。
      记者采访西北干旱省份多个调水工程后发现,由于前期论证不严谨、后期地方配套不足、开发模式落后等因素,有的项目屡屡出现工程效益发挥有限、后期调整困难等问题,有的甚至成为财政包袱。
      前期论证不充分降低工程效益
      西北调水工程普遍存在的第一个问题是工程目标宏大,超出了自然条件承受能力,并由于初期论证不严谨使工程效益降低。
      记者调查发现,甘肃省“引大入秦”工程、南阳渠灌溉工程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盐环定工程、扬黄扶贫灌溉工程,都存在最初设计目标过高难实现、部分规划不切实际等问题,不得不在建设过程中对工程目标一调再调,巨额投资的工程效益发挥十分有限。前期论证不科学使西北的一些大型引水扶贫工程患上了“先天不足”之症。
      投资29亿多元的“引大入秦”工程是由黄河支流大通河向甘肃省秦王川地区引水的跨流域调水工程,设计年引水量4.43亿立方米,确定发展节水灌溉面积98万亩,安置移民8万人。然而1994年主体工程通水以来,到目前灌区实灌面积只有约40万亩,灌溉用水规模只有约1.4亿立方米,仅安置了5.64万移民,其中不少移民移入灌区十多年后,生活仍比较困难。
      1995年12月正式批准建设的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最初计划6年时间投资30亿元,完成100万移民和200万亩土地开发,建成固海扩灌和红寺堡扬黄等4个灌区。其中吴忠市红寺堡开发区被称为全国最大的扶贫开发区,红寺堡灌区原计划开发土地100万亩,移民47.5万人。后由于移民引发灌区生态问题和原工程项目设计缺陷等原因,工程中期大幅调减移民和土地开发规模,其中红寺堡灌区调整为移民20万人、开发灌溉面积40万亩。目前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已耗资30多亿元,但移民和土地开发规模尚未达到调减后的目标。
      记者采访宁夏盐环定、甘肃南阳渠等人畜饮水和灌溉扶贫工程时了解到,这些工程不同程度地存在前期论证不足、工程设计缺陷多等问题,导致工程效益目标难以实现。
      “可行性论证变可批性论证,是我国过去一些大型引水扶贫工程的通病。工程上马前的论证不充分是影响工程效益发挥的重要因素。”甘肃省引大入秦工程建设指挥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干部说:“当初这些工程规划设计时的科技手段确实有一定局限性,但不可否认有故意夸大工程效益,强调灌溉面积和移民效益,增加工程可批性的意图。”
      “引大入秦”工程的一个重大缺陷就是对灌区地理条件缺乏充分论证。从当时的航拍照片来看,秦王川是一马平川,只要有水就能发展。但现实证明原设计的灌溉面积无法达到,秦王川灌区海拔在1800米~2300米之间,内有许多小丘陵,很多土地无法自流灌溉,而且有数万亩土地或土层太薄或盐碱化严重,不适宜农作物生长。
      对地理条件缺乏充分论证的情况普遍存在。记者在采访宁夏扬黄扶贫灌溉工程、甘肃疏勒河农业灌溉暨移民安置综合开发工程、甘肃省临夏州南阳渠灌溉工程的过程中发现,这些灌区普遍存在土质差、地力薄、改造成本高等一些事前未调查清楚的情况,导致移民耕种成本高,使工程的扶贫效益大打折扣。
      清华大学水业研究中心主任傅涛博士等专家认为,在西北干旱地区上大型引水工程,论证规划一定要体现民主、尊重科学、符合实际。特别是一定要充分组织经济、社会、环保、水利等各方面专家论证。要对引水工程带来的生态环保、经济社会等各方面问题统筹考虑,科学决策。
     
   
   
    声明:·对于水网采写新闻,请注明完整出处(中国水网 www.h2o-china.com)以及作者。
       ·对于转载信息,本网对其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保证或承诺,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
   
    --------------------------------------------------------------------------------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5 14: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突破当今世界水治理问题的关键 水在地域内的存留规律是个动态的连续性减量函数。地域内水的存留规律,受自然界水圈、地圈、气圈在太阳能量作用下大循环、大尺度的支配。地域内水的补充水源、水量主要靠天然降水。天然降水是个动态的无规律可循的人类及生态系统难以利用的脉冲式函数,只有经过地面地下水量再分配系统后才能转变成可以不断利用的连续性函数。只有将脉冲式函数转变成连续性函数,才能达到被人类及生态系统直接利用的目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水网 ( 京ICP证060073号 )

GMT+8, 2024-11-23 12:35 , Processed in 0.04347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