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网论坛——水行业专业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升级认证会员得金币 水网论坛管理规则!水网论坛资料大共享(免金币)
新手报到,送金币!如何在论坛获得积分! 论坛功能使用指南!
查看: 1823|回复: 4

同情缺水的盐池人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2 20:24: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刚从宁夏考察沙漠化暑期实践考察回来,深切体会到缺水地区用水难的问题。我们所在的盐池人们用不上自来水、甚至井水,只能高价购买桶装水,每桶18元的价格对他们来水如同天价,非常艰苦!!!
发表于 2006-8-15 18:5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外雨水利用技术
        由于全球范围的水资源紧缺和暴雨洪水灾害频繁,世界五大洲约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城市开展了不同规模的雨洪利用研究:
        日本:楼前屋后因地制宜
        近年来,各种雨水入渗设施也在日本迅速发展,包括渗井、渗沟、渗池等。这些设施占地面积小,可因地制宜地修在楼前屋后,将地面径流就地入渗地下,在控制径流汇集、减小洪峰流量的同时,使地下水得到补给,使遭到破坏的水环境系统得以恢复,同时也起到阻止地面沉降的作用。日本在屋顶修建蓄水系统、或修建屋顶蓄水和渗井、渗沟相结合的回补系统,雨水在屋顶集蓄后,逐步放入渗井或渗沟,再回补地下。
        美国:立法要求或鼓励
        美国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与法规,限制雨水直接排放与流失,控制雨水径流的污染,收取雨水排放费,要求或鼓励雨水的截流、贮存、利用或回灌地下,改善城市水环境与生态环境。美国的雨洪利用常以提高天然入渗能力为宗旨,并作为土地利用规划的一部分。美国的富雷斯诺市将入渗池和回灌井结合起来。在入渗池表土下1.5米深水平铺设多孔波纹塑料管,然后与入渗池末端的水泥管相连,雨水经土壤过滤自流注入回灌井。这种将水平入渗和垂直入渗相结合的方法,防止了回灌井淤堵,并提高了回灌能力。在芝加哥市兴建了著名的地下隧道蓄水系统,以解决城市防洪和雨水利用问题。此外,还在众多的州研究了屋顶蓄水和由入渗池、井、草地、透水路面组成的地表回灌系统。
        德国:法律强制加市场推动
        德国是世界上雨水收集、处理、利用技术最先进的国家之一。德国的法律对于雨水的排放问题明确规定,为了减少雨洪对城镇排水管网的行洪威胁,减轻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压力,雨水在进入污水管道之前必须经过就地入渗消纳,或收集处理后再回用,只有超量部分和污染程度较高的部分才允许排入污水管,并通过各种市场管理手段鼓励用户推广采用雨洪利用技术。例如,若用户实施了雨水利用技术,国家将不再对用户征收雨水排放费,而雨水排放费与污水排放费用一样高,通常为自来水费的1.5倍左右。
        国外主要雨洪利用设施
        国外在城市化地区通过阻滞和蓄积雨水进行雨洪利用的设施主要有:滞洪池、调洪池、蓄洪隧洞系统、屋顶蓄水系统,地下水池蓄水系统。
        屋顶蓄水系统可用来在平或较平屋顶上接蓄雨水,可就地调节径流。
        地下水池蓄水系统将暴雨径流收集到地下水池内存蓄,水池上部面积可以利用。
        通过雨水入渗和地下水回灌进行雨洪利用的设施主要有:透水性路面、长草洼地、檐下渗井、排水花管和渗沟、渗渠、渗坑、渗井系统等。
        檐下渗井一般适于砂砾层埋藏较浅的地区,由人工开挖而成,渗井一般置于房屋的落水管下,日本的研究表明其回灌量可达该流域地下水开采量的10%以上。
        排水沟花管铺设在填以碎石的沟内,沟底铺设砂垫层,花管的补给方式是线性的,比井的补给更具有优越性。
        (中国水利报)
   
发表于 2006-8-15 19:01:56 | 显示全部楼层
仅同情盐池人民缺水有啥用?得设法研究出能快速、持久性解决盐池人民的缺水和解决中国水资源问题的困境才是上策。
发表于 2006-8-16 09: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是如果一个地方已经三四年没有下过一场雨了,你所说的那些技术又有用吗?
发表于 2006-8-20 10:3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是如果一个地方已经三四年没有下过一场雨了,你所说的那些技术又有用吗?
    ***********************************
    如果一个地方已经三四年没有下过一场雨了,谁所说的那些技术都不会有用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水网 ( 京ICP证060073号 )

GMT+8, 2024-11-23 15:23 , Processed in 0.04249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