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网论坛——水行业专业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升级认证会员得金币 水网论坛管理规则!水网论坛资料大共享(免金币)
新手报到,送金币!如何在论坛获得积分! 论坛功能使用指南!
查看: 1652|回复: 0

略论快速根治黄河断流水土流失河床抬高确保堤防不决口的思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29 17:3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略论快速根治黄河断流、水土流失
    河床抬高、确保堤防不决口的思路
            
                          洛宁县国家税务局  雷新周
                          中 国 林  科  院  雷向东
   
    治理黄河问题乃是治水问题。治水问题既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动态的宏观的巨系统工程,涉及到多学科、多行业、多领域、多部门;又是一个极其简单的“堵”、“疏”、“引”、“用”的问题。只要能让各地域内的水源存在与直接需求相同步即可。其实质则是“蓄住天上水,保住地下墒”。黄河流域的治水问题也不例外。只不过黄河流域是比其他河流更加难治理而已。对黄河的治理结果,简而言之,就是“按需定供”。使各地域内水源存在的年际、季际、月际、日际的总量、强度、时段,所处的地层位置,能与植被生长与人类生存、社会活动的直接需求相趋同步存在。
    一、黄河流域内水源存在现状
    在黄河流域中的各地域内,水源存在与直接需求之现状,在数量、时段、强度等等方面,极不相趋一致。其特征一是总量严重不足;所能得到的年自然降水量和存在于地表的数量相当少。而存在于地表至地表以下0-1000mm地层段面中水量的流失量,占所能得到的降水补充量却相当大。所能得到的地域之外的客流水源补充量,不但十分不足,甚至无望。人为所能改变存在的治理条件,难以增大地域内水源总量。加之黄河流域的径流水,又被引到地域之外加以利用而分径流,致使本来就十分短缺的径流量显得更加缺乏。二是水源存在的时段与直接需求的时段,不仅极不一致,且无规律可循。使存在与需求脱节,极不同步。三是水资源自然补充的强度与直接需求强度极不一致,形成无水可用与有水留不住同时存在,结果造成地域内无水可用的局面。四是地域内水源的自然流失量十分巨大,而能治理的数量则相当微小。地域内水源在地表和可资利用水的效率最高的地层内的拥有量,与直接需求量相差甚远。黄河流域水资源及地理、地貌、气象等等的基本特征使其成为一条世界上有名的复杂的难治河流。
    二、黄河流域治水陷入困境
    盘古至今,治黄专家们虽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诸多不同的治河方略,从远古的以堵为主,到大禹时的以疏为主,堵疏结合;至当今的层层拦堵、处处截流、又回到以堵为主等等。虽也收到了一定的治理效果,但在对黄河流域内水存在的自然规律与流域内人类生存、植被生长、社会活动的直接需求相统一的研究上;在对治理黄河的思路、战略、策略、设施研究上,还一直局限于传统与常规,并没有创新,治理思路与设施落后于发展需要。对于水源治理设施,一直还是沿用远古以来的治水思路而设立的。古人治水,以治水患为主,采用以堵为主的被动的治水之思路与设施,“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堵,即为对抗,不塞不流。以堵来对抗自然水源存在规律,结果是屡治屡冲,屡治屡败。到大禹时治水方略才改为以疏为主、堵疏结合。疏即为顺应“水往低处流”的自然规律,结果是由败为胜,屡治屡顺,遂名扬千古,在治水史上树起来突破性的里程碑。改堵为疏,只一字之差,便把治水思路由失败走上了战胜水患之路。今人治水,不但要治水患,又要治干旱,还要利用其能源。水资源的治理利用发生了变化,但水资源存在自然规律从远古至今却没变,水量变化率也没变。若治水患采用先人的堵疏结合,以疏为主即可。治干旱则要采用以堵为主才行;利用其能源也得主要采用以堵为主才是上策,方能使水能蓄积利用,治理干旱,防治水患,利用能源,三者可以相结合。于是,当今在源头大搞小流域治理工程设施,试图把径流水和洪水堵在源头;在中游河道上,修建栏河大坝,把径流水和洪水堵在河道之中蓄积,延长水量在一定地域中存留时间供其抗干旱,防水患,又发电利用其能源,一举数得;在下游修建堤坝于河床之外,逼径流水与洪流之水入海……。抗干旱防水患用能源的目标是实现了,但水资源在各地域内的存在规律没有改变,水在地域内存留数量、时段、强度没能有多大改变,特别是水的被利用效率不但没有增大,反而减少了。水资源总量没能增加,结果是在上、中游,超量引用径流水,导致下游河道径流水量锐减,甚至断流。近年来引发的黄河的频繁断流就是证明。这样做各水系流域的上游、中游的自然环境质量是提高了,而人类繁衍的集中地则是在黄河流域的中下游,中下游的生态环境却被人为的治水而破坏了,结果是费大力治理而得不偿失。这就是用陈旧的传统治水思路、微观的定量工程设施,来对抗变量硕大的自然水源在地表的循环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其结果显然是行之不通的。首先沿用常规的传统的治水思路和设施,人类不可能把治水工程,贮水容积做得相当大,足够多,做到能够容纳下变幻量硕大的自然降水来源的量的变化,供其自由利用。五十年代的小水窖,鱼鳞坑,小水库。六七十年代的大中型水库,跨流域调水设施等等,在治水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仍是微小的,并且也有板桥水库、石漫滩水库垮坝引发更大洪水的败北。……。其次,工程设施作用单调、陈旧,没有创新,没有按顺应水的自然规律而创新利用设施;没有对水资源不能被植被直接利用的时机与量的流失的量加以宏观、高效治理。虽有治理之法、之策,也是微观的、单调的低效的。对治理干旱、水患作用是相形见拙,无能为力的。对将所能治理而得来的水量,又被不能被直接利用而大量的被蒸发、渗漏等从宏观上流失掉的数量,却是极大的。同时治水环节狭小,治水界面单一,治水设施占地多,建设周期长,资金回收慢甚至无望等。其三,兴建工程设施受多种因素制约。地形、地貌、水源来源、流向、资金、周期、交通、社会文明程度等等,限制了设施的建设数量、建设速度、经济效益。其四,治水设施几乎全部都是搞的应急防范治理工程,旱时抗旱,洪时防洪,不是积极、主动治理,而是穷于应付。没有能够建立起永久治理机制……。致使治黄限入了新的困境:受到洪水威协,堤防决口潜在危险日趋严峻。水资源量严重缺乏;干旱水患交错,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水土流失面增大,泥沙含量增大;河床抬高加剧;污染超标等等;当今黄河洪水在仅有4000米m3/秒流量时,在花园口的水位,比1958年23000m3/秒流量的水位竟还高0.3米!历史上黄河最大洪峰流量高达32000m3/秒。50年来黄河干流不溢不决,虽是一系列重大对策和举措实践所取得的全河局面扭转,确也是偶然气象因素形成的结果。对于黄河水、沙的本性,并没有根本转变。善淤善游荡导致善决口依然存在。还没有在中尺度,中层次上找到治理良策,更没有在大尺度大层次上找到根治良方,因此黄河流域的这些诸多治理难题,使其成为更加难以治理的复杂河流。
    三、快速治理黄河流域诸多难题需思路创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水网 ( 京ICP证060073号 )

GMT+8, 2024-11-23 15:23 , Processed in 0.04573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