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珺/编著
王洪臣/审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年3月出版
本书系统全面地对城镇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的主流技术进行了分析与评价,这些技术主要包括:传统活性污泥工艺、A2/O及其变型工艺、SBR工艺、氧化沟工艺、多点进水工艺、IFAS工艺、MBBR工艺、曝气生物滤池及反硝化滤池、MBR工艺、沉淀技术、过滤技术以及消毒工艺,分析及评价的主要内容涉及出水水质、工艺性能、技术风险、典型设备、成本以及适用场合等多个方面。全书还介绍了42个经典案例,这些案例来自世界各地,内容翔实,实用性强,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本书可供给水排水专业、环境工程、市政工程专业的有关技术决策者参考,对从事污水及再生利用科研、规划、设计的技术人员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对于从事污水再生利用工程管理、运行的技术人员也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大专院校师生的教学参考书。
前 言
德国技术伦理学家胡比希曾经说过:“政治家想达到技术的目的,工程师想达到技术指标,消费者想达到技术的功能,无人对技术的恶用负责,出现问题也互相推诿”。污水处理工艺选择时往往是这样。在技术的百花园中,我们究竟该选择哪种技术?
很显然,技术分析与评价是技术选择的基础,没有客观严谨的分析和评价,就无从谈起科学合理的技术选择。“技术评价”一词最早由美国前议员E.戴达利在1966年美国国会的一份报告中提出。技术评价是指充分评价和估计技术对技术的性能、水平和经济效益及技术对环境、生态乃至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心理等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在技术被应用之前就对它进行评价,进行全面系统分析,权衡利弊,从而作出合理的选择。 本书正是基于上述的疑问和定义对当今城市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中的主流工艺技术进行系统的分析评价,旨在阐明各种技术的工艺性能和适用场所。世界是多元的,世界的差异性造就了技术的多样性,不可能有普世的污水处理工艺。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从洛杉矶到巴黎,从北京到东京,各个地区的污水处理情况必然是不同的,这不仅体现在地里位置的不同,人们的生活习惯、气候的差异都会对工艺的选择产生影响。即使是在同一个城市,由于管网收集范围的不同、处理规模的大小、接纳工业废水的比例、可用土地面积的多少、周边环境的要求等因素的影响,各个污水处理厂的工艺选择也应该因地制宜,不应该盲目选用某一种工艺。世界上没有两座完全相同的污水处理厂,就如同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
技术评价是科技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家科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科技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和保障,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引起污水处理工作者的思考。
感谢美国Black & Veatch 公司的James Barnard、加州洛杉矶县卫生区的汤继诚、美国Tetra Tech公司的江瑞原、威立雅水务公司的崔成武、美国北卡罗来纳州North Cary再生水厂的Chris Parisher、DHV公司的Paul Janssen、美国GHD公司的Rhodes R. Copithorn、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J. Darby、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的Simon Judd、南非开普敦大学的George Ekama、加拿大马尼托巴大学的J. Oleszkiewicz、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齐鲁等人所提供的资料和帮助。感谢聂莉莹对全书的辛勤校对。
污水处理技术日新月异,各地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实践更是不断地丰富着污水处理的内容,作者愿与广大污水处理工作者进行广泛的交流,来信可发至chenjunnly@gmail.com。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错漏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