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网论坛——水行业专业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升级认证会员得金币 水网论坛管理规则!水网论坛资料大共享(免金币)
新手报到,送金币!如何在论坛获得积分! 论坛功能使用指南!
查看: 3874|回复: 10

大败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0-17 10:5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家可以将生活中或工作中碰到的失败事件,展示在这里。
    从教训中学习,我们会提升更快!
   
   
 楼主| 发表于 2003-10-17 10: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玫瑰园房产:冒险家折戟沉沙之地
   
      北京玫瑰园有很显赫的背景:这是中国迄今面积最大的别墅开发区,是北京市第一个赴香港招商的房地产项目,它一度被誉为“首都第一别墅”。但这是一朵带刺的玫瑰,它曾经让几个心雄万夫的奇男子黯然神伤,败走麦城。
   
      1992年12月5日,在当时还十分冷清偏僻的北京郊区沙河镇小蔡村,一块硕大的公司招牌挂出来了:京港合资飞达玫瑰园别墅有限公司。此刻,笑容满面地站在它边上的,是一个叫刘常明的中年男人。
   
      这时,刘常明的身份是当时十分受宠的“港商”,然而他其实是一个地道的北京人。1984年前后,一位叫赵章光的温州人发明了一种中药成分的生发剂“章光101”,由于效果显著,很快在东亚和东南亚一带广受欢迎。当年就有不少人靠当“章光101”的代理商而一夜暴富,刘常明和后来买了中国第一辆法拉利跑车的李晓华等人便是其中的几位。他通过钻营结识了赵章光,并成为了日本市场的总代理商,在短短的一两年里,他就摇身进入当时在国内还属凤毛麟角的“百万富翁俱乐部”行列。
   
      自此,刘常明频繁穿梭于京港之间,成为两地商务交易的大红人。就在飞达成立的这一年,北京市在香港举办第一届投资贸易洽谈会,刘常明自然充当了牵线接待的中间人,他在香港盛情款待京城要员,时任市政府秘书长后因受贿锒铛入狱的铁英便成为刘常明盛筵中的首席座上宾,他送给铁英的大量礼物中仅两块劳力士总统型手表便价值15.3万元,相当于当时铁英15年的工资。
   
      刘常明出手之豪爽可见一斑,当然他也得到了铁英更为豪爽的回报。1992年前后,京城房地产业遽然升温。精明的刘常明当然不会放过这一发财机遇。很快,他击败众多竞争者,抢到了昌平县沙河镇的这块地。此地离北京仅半小时车程,地平天旷,风景宜人,非常适合建造高档别墅区。更吸引人的是,这里与明陵地脉相连,是一块众所周知的风水宝地。
   
      飞达玫瑰园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兴建,由刘常明的香港飞达公司跟昌平县房地产开发总公司合资开发。玫瑰园占地49.9万平方米,规划建设别墅800余套,每套售价300万元以上。这一项目宛如芙蓉出水,甫一开盘就被誉为“首都第一别墅”。刘常明由此成为新闻焦点人物。
   
      刘常明其实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认认真真地造别墅,他无非是拿玫瑰园设了一个局,企图炒一把楼花圈一笔钱就溜之大吉。事实也似乎正是这样,玫瑰园自轰轰烈烈地开盘以后,便没有真正地破土动工过,刘常明雇美国规划师拿出了一套十分精致豪华的规划图和别墅设计图,然后频繁地刊登广告,四处招商。他像一个诡谲的猎人,把一块天大的馅饼挂在半空中,等着猎物自己撞上门来。
   
      果然,猎物很快就来了。邓智仁是俊杰如云的香港楼市中的一个“神奇小子”。最初他借款1.2万港币,办起了包括他在内只有三个人的小小的利达行。到1990年,利达行一跃而成为香港最大的房地产代理公司,雇员超过500人。此时,小平南方视察的春风也刮到了香江,邓智仁顿时嗅到了巨大的商机。他俯瞰北京城,以那独特而高远的专家目光,一眼就瞄上了玫瑰园。
   
      又是那么的巧合,玫瑰园的主人竟是他的香港客户,两位都梦想成为李嘉诚的男人就这样坐在了一起。邓智仁以香港利达行40%的股权作抵押,通过4家公司集资1亿港币,首期动用6000万港币,以投资的形式购买了北京玫瑰园2万多平方米的别墅,并借此成为该项目的销售总代理。
   
      邓智仁推销玫瑰园的第一招是“围魏救赵”:先推销北京,再推销玫瑰园。他挟资1000万元,先后组团赴香港、美国、韩国推介北京,凭借其娴熟的营销技巧和人缘,玫瑰园一开盘就卖出了80套。
   
      开局的第一碗开胃羹实在是太鲜美了。邓智仁认定这就是他苦觅已久的大金山,是他成为“李嘉诚第二”的开山之作。就在这时,发生了刘常明挪用首批购房款的大丑闻。邓智仁处心积虑,步步进逼,通过一连串的股权转让最终以8000万港币冲抵债务整体收购玫瑰园的开发权。刘常明空手套白狼,最终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1994年初,欠下巨额债务、心态失衡的刘常明在家命归西天,有传是吸毒过量,有传是自杀身亡。
   
      在法人、董事长的宝座上还没坐暖屁股,邓智仁就突然发现,刘常明提供给他的许多批文竟多处违规。也就是说,玫瑰园的合法地位尚有待重新确立。这显然是最让邓智仁大吃一惊的事,在北京没根没底的他很快掉进了跑批文、走关系的恼人漩涡中。
   
      邓智仁大叹苦经:“接过来以后,很多烂事都落在我身上,跑批文,清烂账,搞得我焦头烂额,这些实在不是我的专长。”他处心积虑花8000万港币买来的可能是一张大“贼船”的船票。
   
      一面要支付源源不断的工程建设款,一面要缴清巨额的土地出让金,深陷玫瑰园的邓智仁欲哭无泪。此时刘常明已魂归西天,他想要掐人的脖子都不知道该找谁了。
   
      1994年底到1995年上半年,北京房地产市场滑入空前低谷。邓智仁纵有天大本事也无力回天,玫瑰园的销售陷入停顿。
   
      1997年3月,在多方股权转让无果的情况下,精疲力竭的邓智仁终于下定决心从已经整整纠缠了他4年之久的玫瑰园噩梦中逃出。香港金时有限公司老板陆苍成为下一个玫瑰园主人。他入主条件之低简直让人不可思议:替邓智仁还清数百万港币欠款及送给邓智仁5套别墅。邓智仁将偌大一座玫瑰园及北京利达公司几乎白送给了陆苍,当然这里面也包括玫瑰园所欠下的“天文”债务:6.5亿元。
   
      陆苍显然是另一个梦想在玫瑰园里攫到黄金的冒险家。在他看来,尽管玫瑰园债台高筑,但每平方米300元的土地出让成本,其潜在升值空间十分诱人。
   
      实际上玫瑰园现房始终无法销售套现,陆苍整日徒呼奈何。北京媒体再次把聚光灯对准了玫瑰园,上百位购房港人实在忍无可忍,集体向法院提起诉讼。原本就资本不足的陆苍哪有资金对付众多的债主,结果十五六家法院的封条覆盖了玫瑰园的每一寸土地。陆苍一枕黄粱美梦。
   
      1998年3月,受法院委托,北京市房地产价格评估事务所对利达玫瑰园进行评估,确定“玫瑰园别墅区”项目用地及地上物的市场价格为人民币5.99亿元。同期,北京市审计事务所对利达玫瑰园的所有账目进行审计后,玫瑰园资不抵债,总额1亿余元。
   
      7月21日,法院公告:北京利达玫瑰园正式破产,由法院破产清算组接管,并择日拍卖。
   
   
 楼主| 发表于 2003-10-17 11:01: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会成这样呢?大家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
   
    从做人、做事方面分析;
   
    从志和道上分析。
   
    有志向的人很多,但成功与失败却与选择的“道”有着一定的因果关系!
ryghlj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3-11-25 09:4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03-11-25 15:5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很想赞成您的看法,并且很想实践之!(我想:很多人也有这个“贼”心,但有此“贼”胆的人肯定是少数。)
   
    但我不敢,因为我胆小,我怕活得不开心,我怕犯罪,我怕自杀,我怕一朝落势,让人象狗一样对待!
   
    所以,我总想在志与道的良性结合上下点工夫,我想总该胜过“掩耳盗铃”式的“盗亦道”吧!
   
    我真的很怕我的人生是这样度过的!
   
    当然,如果您有更高的“技术”,我会为您鼓掌的!
    但请求允许我在大厅广众之中为您鼓掌,千万别选别的地方!
   
发表于 2003-11-25 17:25:38 | 显示全部楼层
邓智仁在接手项目时被喜悦冲昏了头脑,他以前一直做代理,没做过开发,在后期开发时搞的疲于奔命(特别在中国不规范的环境下)也许是必然。
      假如刘常明不挪用首批购房款,两人全力合作,也许玫瑰园会不会是一个经典之作呢?
   
 楼主| 发表于 2003-11-25 17:5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邓智仁在接手项目时为什么会被喜悦冲昏了头脑呢?
   
    他以前一直做代理,没做过开发,在后期开发时搞的疲于奔命(特别在中国不规范的环境下)也许是必然。
   
    如果现实条件决定了他必须做,假如您是邓智仁,碰到这种情况,在中国这种背景下怎么做?
    有人说我是理想主义者,我不赞同,我觉得我是入世人。
    我想请教大家个问题:在中国的这种环境(肯定不是想改变就能立刻改变的),但我们现世人(我们不能等到环境好了再出山吧),我们要生存和发展,该怎么定位自己呢?
         
   
    假如刘常明不挪用首批购房款(他怎么会不挪用,是他失算呢?还是本性如此呢?),两人全力合作(怎么样才能达到通力合作呢?),也许玫瑰园会不会是一个经典之作呢?
   
发表于 2003-11-26 09: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邓智仁在接手项目时为什么会被喜悦冲昏了头脑呢?"
        我想也许是他以为成为下一个李嘉诚的梦想即将实现吧。
         我是一个出学校不久的愣头青,我是不可能知道如何操作“玫瑰园”这种大型别墅项目的,只能说做事要尽可能考虑长远,要把风险考虑到。
        中国实际处于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阶段,很多都不规范,但总之还是在改善,适应着生存,同时尽自己之力去使这个社会往正确的方向走,如此而已。
      至于说刘常明为何挪用首批购房款,只有局内人才知道,但他一定有他充分的理由,他也是精明的商人。我再指出一个可能性,也许是刘常明已意识到项目批文等等都不可靠,项目必然夭折的命运而挪用购房款吧。
       子旋,非常赞同你从失败中学习的思路,日本在这方面已经有很多这方面的组织。希望能多交流。
 楼主| 发表于 2004-1-15 14:4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实际上,向失败和“敌人”学习,才真正能学到东西,而且是深刻的。
 楼主| 发表于 2004-1-15 14:4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点我始终怀疑:人们动不动会将失败归结于不规范。
    难道真的这样吗?
    据我说知好象不管那朝那代,许多事情都没有在很完全规范的条件下进行,大都是在条件不完备下进行的,所以,我觉得失败不能归结于不规范吧,因为在同样的环境下却有很多成功的人。难道李嘉诚会等到游戏规则规范时条件成熟时再来做事吗?
发表于 2004-1-16 12:30: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东门吹雪,您跟西门春雪啥关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水网 ( 京ICP证060073号 )

GMT+8, 2025-2-4 11:44 , Processed in 0.06014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