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污染已经是全世界瞩目的环境议题
从媒体获悉,美国和瑞典海洋学家的一项共同研究表明,在过去50年里,由于海水富营养化而导致海洋生物无法生存的“死海”的面积正明显扩大。目前,全球已有400多个近海海域出现这种“死海”,其总面积约为24.6万平方公里。“捕鱼、化学垃圾排放、污染、海运等人类活动,使1/3的海洋受到严重影响,而侥幸未受人类活动侵害的海洋只占不到4%。”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海洋生态学教授本·哈朋说.“死海”区域的增加将影响近海商业捕捞等活动.本·哈朋和其他研究者今年初在《科学》杂志上发布“人类对海洋影响的全球地图”。
研究人员还指出,全球变暖趋势也加速了“死海”的扩张。全球变暖造成一些地区降雨模式异常,不仅影响了海水水体交换,同时也使土壤中更多的化肥流入大海。科学家警告说,对“死海”的治理一般要经过数年时间,且只有约4%的被治理海域会收到效果,而且效果也十分有限。因此,避免排污仍是减少“死海”的根本途径。
中国拥有35万平方公里海域和内陆水域。但是,“总计14.5万平方公里的中国沿海浅水区域未能达水质标准。按照氮和磷等主要污染物计算,2.9万平方公里海水被认定为严重污染。”浒苔作为绿藻的一种,其大量集聚表明,中国的沿海水域正在遭受严重污染。 海岸带已经成为海洋污染的前沿,突出表现为石油污染、赤潮、有毒物质累积、塑料污染和核污染等几个方面,污染源多、持续性强,扩散范围广,难以控制,已成为不能承受之重.
栾维新教授认为,在中国海岸带水域,由于严重污染和过度开垦,80%的珊瑚礁和红树林在过去50年里被破坏,50%的内陆沿岸湿地已经消失。从海岸带区域的监测数据来看,海水的温度、PH、含盐量、透明度,以及其他物种的数量等,都有显著的恶化趋势。专家称,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和治理海洋污染,我国的海岸带生态系统将首先面临灾害性打击,极有可能出现‘海底荒漠化’。海岸带成为海洋污染的主要发生地,对于海洋环境保护来说,并非污染物被控制了、减少了,海洋环境就转好了,要具体分析排放物在海洋、陆地或海洋陆地交叉地区不同的表现形态,然后才能采取相应的对策.
保护我们及后代子孙赖以生存的环境,除此,我们还有别的选择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