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网论坛——水行业专业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升级认证会员得金币 水网论坛管理规则!水网论坛资料大共享(免金币)
新手报到,送金币!如何在论坛获得积分! 论坛功能使用指南!
查看: 1428|回复: 0

《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18 18: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者按:2008年4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由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编制的《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该方案是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指导性文件。现将方案主要内容摘编如下。
  
  一、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环太湖地区饮用水安全形势严峻;污染物排放总量不减反增;产业结构及布局不尽合理;工业点源污染治理水平不高;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严重滞后;水环境监测和预警应急能力不强;法规不完善,执法不严;部门分割管理,缺乏相应的合作机制。
  
  二、基本原则、基本思路和总体目标
  
  1.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统筹规划,综合治理;远近结合,标本兼治;突出重点,分类指导;依靠科技,公众参与;创新机制,落实责任。
  
  2.基本思路
  
  本方案确定了“综合治理、标本兼治,总量控制、浓度考核,三级管理、落实责任,完善体制、创新机制”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基本思路。
  
  3.总体目标
  
  (1)近期目标(20072012
  
  太湖湖体水质综合评价由2005年的劣V类提高到2012年的V类,其中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达到II类,总磷达到IV类,总氮达到V类。东部沿岸区水域水质由V类提高到IV类;富营养化恶化趋势得到遏制;主要饮用水水源地及其输水骨干河道水质基本达到III类;河网水域水质控制单元水质有所改善,达标个数由现状的18.6%提高到40%左右。
  
  (2)远期目标(20132020
  
  2020年,太湖湖泊水质综合评价从2012年的V类提高到IV类;富营养化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并有所改善,河网水域水质控制单元水质达标个数占总数的80%左右。
  
  三、主要治理任务
  
  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保障饮用水安全;强化工业点源污染治理;加大城乡污水和垃圾处理;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加强生态修复及建设;提高太湖流域水环境容量;调整产业结构;节水减排建设;制定严格的标准与制度;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完善监测和执法体系。
  
  四、重点治理区项目和工程
  
  饮用水安全项目;工业点源污染治理项目;城镇污水处理及垃圾处置项目;面源污染治理项目;提高水环境容量(纳污能力)引排工程;生态修复项目;河网综合整治;节水建设项目;监管体系建设项目;科技支撑研究项目。
  
  五、管理体制与保障机制
  
  1.健全管理体制,明确责任分工
  
  建立两省一市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成的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监督《总体方案》及相关专项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协调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重大政策措施,推动各成员单位密切合作,协调解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重大问题和跨省市的水环境纠纷。
  
  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履行各自职责,加大支持力度。地方政府是所辖行政区的水环境治理与保护的责任主体,健全地方政府环境治理目标责任制。
  
  2.严格标准体系,完善相关法规
  
  针对重点污染行业制定更为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提高市场准入条件,健全工业企业环保准入制度和排污许可制度,制定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标准。
  
  要完善流域水环境管理的相关法律制度,厘清水资源、水环境管理工作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事权范围,理顺涉水部门管理体制,完善法律责任,加快制定《太湖管理条例》。
  
  3.提升监管能力,切实强化执法
  
  建立国家级流域水环境信息共享平台,做到信息统一发布,实现信息共享;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和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提升环境监管能力;构建科学、合理、完备的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加强监督执法能力建设,提高执法人员队伍素质。
  
  4.利用经济杠杆,健全水价制度
  
  完善污水处理收费制度。太湖流域所有城镇在2008年底前都要开征污水处理费,在2010年底前都要将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提高到补偿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行维护成本、补偿排水管网运行维护成本并使企业合理盈利的水平。完善排污收费制度,收费标准至少不低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处理超标排污的成本。运用价格杠杆促进节约使用水资源。
  
  5.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投入力度
  
  要建立“政府引导,地方为主,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筹资机制。按照总体方案要求,水环境治理资金以地方筹集为主。加快推进水资源、环境资源市场化配置,充分调动全社会特别是企业对水环境治理投入的积极性,创新融资手段,拓宽融资渠道,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认真落实方案项目建设资金。
  
  6.引入市场手段,创新运营机制
  
  借鉴市场化方式,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推进城镇环保基础设施产业化运营,探索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创新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有效途径。
  
  7.加强科技攻关,推广适用技术
  
  科技部门在组织国家有关重大科技专项时,要把太湖流域治理作为支持的重点。组织跨学科、多领域的合作攻关的团队,对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关键技术进行联合攻关。
  
  要加大对科研成果和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特别是湖泊治理数字化技术、高效微生物群复合抑制藻类技术、人工合成湿地治污技术、利用耐污净水植物生产有机肥技术等的推广应用,并纳入相应设计规范。
  
  8.夯实前期工作,强化项目管理
  
  对总体方案确定的建设项目,各地要根据其对水环境治理的效果进一步优化、细化,科学论证工程技术方案,落实项目建设资金,深入扎实地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严格履行项目审批程序。严格实施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制和工程监理制,加强对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的监督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制定政府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建立资金专户,确保专款专用,加强资金拨付前的审核和使用中的监管。
  
  9.促进公众参与,开展舆论监督
  
  推广政务公开,实施有关环保政策法规、建设项目审批、环保案件处理等政务公告制度,建立信息发布制度,推进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公布流域内重点污染企业污染排放情况。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和网络等新闻媒介,发挥其舆论监督和导向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公众环境忧患意识,倡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在全社会形成保护太湖水环境的良好风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水网 ( 京ICP证060073号 )

GMT+8, 2025-2-2 07:53 , Processed in 0.04824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