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网论坛——水行业专业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升级认证会员得金币 水网论坛管理规则!水网论坛资料大共享(免金币)
新手报到,送金币!如何在论坛获得积分! 论坛功能使用指南!
查看: 5610|回复: 16

超滤膜资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21 15: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超滤膜资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会员注册

x
发表于 2008-3-5 16: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麻烦以后贴图片,多点描述文字,刚入门的人看不懂。谢谢
发表于 2008-3-31 10:05:11 | 显示全部楼层

超滤工作的影响因素

超滤的操作压力为0.1-0.6Mpa,温度为60。C时,超滤的透过通量为1-500L/m2·h,一般为1-100L/m2·h。低于1Lm2·h时实用价值不大,超滤透过通量的影响因素如下。

(1)料液流速  提高料液流速虽然对减轻浓差极化、提高透过通量有利,但需要提高料液压力,增加耗能。一般紊流体系中流速控制在1-3m/s。
(2)操作压力  超滤膜透过通量与操作压力的关系取决于膜和凝胶层的性质。超滤过程为凝胶化模型,膜透过通量与压力无关,这时的通量成为临界透过通量。实际操作压力应在极限通量附近进行,此时的操作压力约为0.5-0.6Mpa。
(3)温度  操作温度主要取决于所处理的物料的化学、物理性质。由于高温可降低料液的黏度,增加传质效率,提高透过通量,因此应在允许的最高温度下操作。
(4)运行周期  随着超滤过程的进行,在膜表面逐渐形成凝胶层,使透过通量下降,当通量达到某一最低数值时,就需要进行冲洗,这段时间成为运行周期。运行周期的变化与清洗情况有关。
(5)进料浓度  随着超滤过程的进行。主题液流的浓度逐渐增加。此时黏度变大,使凝胶层厚度增加,从而影响透过通量。因此对主体液流应定出最高允许浓度。
(6)料液的预处理  为了提高膜的透过通量,保证超滤膜的正常稳定运行,根据需要应对料液 进行预处理。
(7)膜的清洗  膜必须进行定期冲洗,以保持一定的透过量,并能延长膜的使寿命。一般在规定的料液和压力下,在允许的pH值范围内,温度不超过60。C时,超滤膜可使用12-18个月。如膜清洗不佳,回使膜的寿命缩短。
发表于 2008-3-31 10:06:08 | 显示全部楼层

超滤的基本原理

超滤(UltraFiltration ,简称UF) 是溶液在压力作用下,溶剂与部分低分子量溶质穿过膜上微孔到达膜的另一侧,而高分子溶质或其它乳化胶束团被截留,实现从溶液中分离的目的。它的分离机理主要是靠物理的筛分作用。超滤分离时是在对料液施加一定压力后,高分子物质、胶体物质因膜表面及微孔的一次吸附,在孔内被阻塞而截留及膜表面的机械筛分作用等三种方式被超滤膜阻止,而水和低分子物质通过膜。超滤膜比微滤膜孔径小,在0.7~7 kg/cm2 的压力下,可用于分离直径小于10μm 的分子和微粒[1]。它主要应用于生活污水、含油废水、纸浆废水、染料废水等废水处理。超滤材料大多数是有机高分子膜,目前无机膜材料也开始制备和应用。
发表于 2008-3-31 13:4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8-4-30 10:4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是超滤吗?

我看上面有反渗透
有微滤
就是没有超滤
发表于 2008-5-6 16:3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一下 :lol :lol :lol :lol
发表于 2008-5-6 16:4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一下    :lol
发表于 2008-5-6 16:5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一下      
发表于 2008-5-14 14:51: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上边的贤兄们真的很拽,都开始做广告了
发表于 2008-11-1 08:5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在学习中。谢谢
发表于 2008-11-2 09: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啥意思?!“做的这样好”还拿来晒晒?
发表于 2009-4-1 11:0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大家分享!谢谢楼主了!
发表于 2009-4-13 16:41:4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辛苦劳作,非常感谢
发表于 2009-5-23 02: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多的名片啊,那的都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水网 ( 京ICP证060073号 )

GMT+8, 2025-2-1 18:02 , Processed in 0.16840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